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_叶建芳.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9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_叶建芳.pdf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_叶建芳.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审计研究2012年6期*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叶建芳李丹蒙章斌颖【摘要】本文以2008—201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基于传统最小二乘法的检验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比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有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在时间维度上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缺陷得到修正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会降低。在引入处理效应模型来校正可能存在的“样本自选择”问题后,主要结论依然得到了支持。【关键词】内部控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一、引言盈余管理程度是衡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维度。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中,会计信息是管理层和投资者进行沟通的重要媒介,也是业绩评价和薪酬激励的基础。有时企业在短期内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和财务状态,管理层可以利用盈余管理来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的真实情况。但是,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管理层有动机利用企业的资源来为个人谋取私利,即存在代理问题,此时盈余管理常常成为管理层代理行为的重要实现机制。我国的资本市场具有新兴和转轨的特点,法律和政策监管措施尚处于逐步建设和完善当中;除了企业的管理层,企业的控股股东也有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盈余管理也是控股股东常常借助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较高程度的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利于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研究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在我国资本市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内部控制作为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机制之一,已经为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所广泛认可,Kim等(2011)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很难得到贷款,被迫支付了较高的利息,并且还在贷款合同中受到诸多额外条件的限制。张然等(2012)的研究表明,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资本成本相对较低,且进一步披露内控鉴证报告的公司资本成本更低。那么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内部控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呢?目前国内文献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尚存在分歧,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此外,目前国内外文献主要集中于探讨内部控制与应计项目之间的关系,但是盈余管理除了建立在会计政策基础上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外,还可以通过操纵公司的生产和销售、研究开发等实际活动来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即基于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由于法律和监管制度的暂时缺失,通过真实活动来实现盈余管理常常成为许多公司的首选,因此我们也需要考虑内部控制是否会影响企业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行为。由于内部控制的披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单单以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评估报告或者注册会计师是否出具了内控鉴证报告来判断内部控制的好坏似乎难以令人信服。如果运用数学中的逆否命题一定成立的逻辑,即考虑到公司特征的差异,好的内部控制不一定会对应较低的盈余管理程度,但是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较高,一定是内部控制存在着问题。因此本文考虑当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是否会有较高程度的盈余管理;同时为了使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加稳健,本文还关注内部控制的缺陷得到修正*叶建芳,上海财经大学,邮政编码:200433,电子邮箱:yejianfang@hotmail.com;李丹蒙,华东理工大学;章斌颖,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1JJD790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50审计研究2012年6期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是否会下降。本文以2008—201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本文剩余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进行相关文献的综述,第三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列出研究设计并在第五部分展示实证结果,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二、文献综述在美国资本市场,随着《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管理层被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这为直接观察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依据。因此,关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开始成为研究热点。bashbaugh-Skaife,Collins和Kinney(2008)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比不存在缺陷的企业有更多的应计项目噪音。进一步地,在将样本按照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正负号进行分组后,发现缺陷组企业比控制组有更大的正的异常应计利润额和更大的负的异常应计利润额,基于管理层倾向于调高利润的盈余操纵的假说,提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较低的应计质量更可能是由于无意识的错报而非管理层有意的错报导致的。国内学者关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