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水的密度》的教学设计.doc

《水的密度》的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的密度》的教学设计设计者:09071413周琪【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分析】《水的密度》主要讲了密度的概念和公式,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知道质量、体积等基本的物理概念,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学习了本节课内容之后,为下面学习水的浮力中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延伸和补充,对与以后的知识是一种铺垫,有着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还不善于抽象思维,喜欢用自己的直觉判断事物,对于密度这一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正确使用量筒和托盘天平,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实验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熟悉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说出密度的两个单位及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密度的定义,学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悦。【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密度的公式及单位【设计理念】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并且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实践,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这就表示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向讨论式、合作式、演示式、实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转变。【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西游记中孙大圣用的如意金箍棒,据书中记载:它“长两丈多,斗来粗细,有13500斤”,其体积用国际单位表示大约是0.86立方米,那它可能由地球上什么物质做成的呢?从而引入新课。设计意图:从学生知道的故事中创设物理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从家庭自来水水表引出本节课的探究课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接着将学生分成若干探究合作小组,根据七年级下探究“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设计思路,完成本实验。通过处理实验数据得出“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的结论,从而顺利引入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设计意图: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既动脑有动手,加深学习的印象。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以及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计算出孙大圣的如意金箍棒到底是由什么物质做成的,那学生不难得出此物质就是铁。学习科学当然为了运用于生活,现在有两个加油站,甲加油站的汽油标价:10元每千克,乙加油站的汽油标价:10元每升,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让学生选择合算的加油站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设计意图:生活离不开科学,让学生更加关心身边的小事。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忆本堂课的内容,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教师小结本堂课的内容,布置随堂作业。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小结,罗列知识点,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更加系统化。布置作业,使学生通过练习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板书设计】1.3水的密度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质量体积=定值=密度单位:克/立方厘米ρ=m/v国际单位:千克/立方米1g/cm3=1000kg/m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设计意图:将教学的重点呈现在黑板上,条理清晰,概括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明白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们g/cm^3=1000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