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docx
上传人:白真****ng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虽然编者认为它是一篇地理著作,但我认为古人竟然能用这样优美的文笔对祖国的河山如此讴歌,真让我叹为观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1、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2.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2、重视朗读训练.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读-译-思-用-背四、教学媒体:投影仪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音(投影)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沿溯(sù)飞漱(shù)属(zhǔ)引(三)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1、疏通文意。2、竞赛辨明词义(投影)(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3)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4)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哀转久绝(绝:消失)3、相互质疑(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注意: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清/荣/峻/茂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争取背诵。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奇景。1、师: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三峡》.2、学生结合注释1了解《水经注》.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用投影片更正字音.4、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5、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6、学生相互质疑。7、教师范读8、学生齐读。9、教师指示节奏。10、学生再读课文,抽读。11、教师布置作业。六、教学反思:学生课前预习较充分,竞赛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应一直贯彻下去。部分学生在朗读节奏停顿上,能力较差。而课标要求程度,故应加强学生朗读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二)、想像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布局的巧妙。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三)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四)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投影仪显示文句)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明确: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3、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五)根据图片,描绘美景(六)提示性背诵(七)布置作业:与《早发白帝城》诗文对读。(八)总结全文1、学生可读可背课文。2、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3、学生分组读课文,读出情感。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1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2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3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4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4、师生共同品味写景的妙处。5、据教师出示的三峡图片用语言加以描绘(要求用上文中词语)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写作后全班交流。6、教师根据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