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教案-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教案-新人教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教案-新人教版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它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及写作能力。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通过投入情感地诵读体会出三峡的美,感受三峡的自然美;其次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等。教学设想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图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情文并茂,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使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运用。文言词语的学习与积累。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二)有滋有味读三峡三峡美在哪里呢?还是让我们先听一下录音朗读,初步感受一下。(利用课件图文声并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注意读音和停顿)指导学生朗读:1)节奏第1段: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段: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3段:①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②绝/多生怪柏。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第4段:①每至/晴初/霜旦。②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语气: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第一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第二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第三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第四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具体指导: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3.请大家齐读课文。4.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教师有意识地参与一到二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三)各抒己见品三峡: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学习小组合作探究:①作者是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来回答。②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是否合理?请说说你的看法。2.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确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来表现三峡的美。作者以凝练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我们学习语文既要领会作者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写的,写得是否也很漂亮呢?下面我们合作探究《三峡》在写作上妙在何处。请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美,写得妙的地方(语句或段落)。读出来,并用"《三峡》真妙,妙在,你看。"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提示学法:(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方章独特的写景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同学们说话的主要内容可能有:(1)《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俯视,"绝多生怪柏"这是仰视。(2)《三峡》真妙,妙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这是正面写山的"高"和"连",“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烘托山的"高"、"连"和"陡"。(3)《三峡》真妙,妙在语言凝练,你看:"清荣峻茂",一字一景,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4)《三峡》真妙,妙在意境丰富,你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奔放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清幽美;"高猿长啸","哀转久绝"这是凄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