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十四五”应急物资保障规划应急物资保障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称应急物资,是指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所必需的抢险救援保障物资、应急救援力量保障物资和受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物资。其中,抢险救援保障物资包括森林草原防灭火物资、防汛抗旱物资、大震应急救灾物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综合性消防救援应急物资;应急救援力量保障物资是指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参与抢险救援所需的应急保障物资;受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物资是指用于受灾群众救助安置的生活类救灾物资。一、现状与形势(一)应急物资保障现状。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灾害事故特征和应急工作需要,设立了中央及地方各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建立了应急物资采购和储备制度,有力应对了1998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特大洪涝,2008年南方部分地区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等地震灾害,2014年“威马逊”超强台风,2018年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山体滑坡堰塞湖,2019年内蒙古汗马、山西沁源重大森林火灾,2019年“利奇马”超强台风,2019年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2020年长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等一系列重特大灾害事故。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后,积极统筹推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并在救灾时统一调度,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灾害事故抢险救援救灾,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1.应急物资保障体制机制法制初步建立。初步建立了分类别、分部门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体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中央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形成了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为支撑的预案体系,初步构建了应急物资定期采购储备、重特大灾害后紧急调用和应急补充采购、部门协同配合、军地应急联动、省际间应急援助等工作机制。2.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基本形成。建立了辐射全国的中央应急物资储备库,推进了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目前,中央层面有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物资储备库、中央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大震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区域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库包括消防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库、森林消防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库;中央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库。省、市、县三级政府不断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基本形成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3.应急物资储备基础不断夯实。我国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大幅增加,物资储备品种不断丰富,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和补充。目前,中央层面储备有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物资、中央防汛抗旱物资、大震应急救灾物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应急物资、中央生活类救灾物资等应急物资。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灾害事故特点及应对能力,储备有大量地方应急物资。4.应急物资储备模式日趋完备。各类应急物资实行分级负责、分级储备,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承担储备职责,中央主要以实物形式储备应对需由国家层面启动应急响应的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应急物资。地方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区域灾害事故特点和应急需求,在实物储备的基础上,开展企业协议代储、产能储备等多种方式的应急物资储备。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实物储备为基础、协议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以政府储备为主、社会储备为辅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5.应急物资调运能力逐步提升。加强对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物资的调运管理,推动建立了多部门协同、军地联动保障和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探索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各代储单位和储备库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应急救灾期间开通运输绿色通道,提高了应急物资保障效能。(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