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感受并鉴赏课文所营造的深沉而隽永的意境。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3、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缘情叙景、以景述情的意境创造。2、难点:悲凉的意境与颂秋的情感的和谐统一。三、教学课型导读课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六、教学突破口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七、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预习要求:熟读课文,利用《学生学习用书》获得初步理解;回忆古诗中有关“秋”的诗句,为鉴赏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作准备。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思路:由眼前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的春天联想到意蕴丰厚、令人感怀的秋天,并指出,“秋思”是中国文人创作常常涉及的题材,是中国文人典型的文化心理。(二)朗读课文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意境;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故都秋天的哪些风景画?请为每幅风景画命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说说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为什么?(三)学生听朗读录音、思考(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1、引导要点:(1)描写了哪些秋景?(2)怎样描写秋景的?(3)描写出了秋景的什么特点?2、教师对问题结果的预设:1)秋晨小院图。从色彩(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声音(驯鸽的飞声)、形态(破、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写出了清、静、悲凉。2)秋槐落蕊图。从视觉(铺得满地、一条条的丝纹)、听觉(声音也没有)、嗅觉(气味也没有)、触觉(极细微极柔软)写出了清、静、悲凉。3)秋蝉残鸣图。从状态(衰弱)、范围(无论什么地方、家家户户)写出了清、静、悲凉,也写出了内心的喜爱。4)秋雨话凉图。从听觉(息列索落、缓慢悠长)写出了清、静、悲凉。5)秋日佳果图。从形态(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色彩(淡绿微黄)写出了内心的赞美。3、提出突破口: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4、联系五幅风景画、抓住关键句(文眼),把握意境内涵:清、静、悲凉。5、归纳本文营造意境的方法:缘情叙景、以景述情。(五)深入探讨1、设问:有人说本文是作者对秋的“悲歌”,有人说本文是作者对秋的“颂歌”,你怎么认为?为什么?2、学生思考、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归纳:引导:(1)从作品入手(标题目、关键语句、所写景物)。(2)从作者经历、思想入手。(3)从社会背景入手。归纳:本文应是作者“悲凉的颂歌”。归纳时可联系作者在《北平的四季》中的有关语句以加深理解。(六)拓展体验引导学生回忆、交流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秋景的情景交融的诗句,深化学生的体验。(七)布置课外作业学习本文缘情叙景、以景述情的写法,以“家乡的春”为题,写一篇散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一、教学设计(一)基本情况1.所属学科及领域——语文——网络环境下学生主体学习模式2.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3.设计者——姓名:滦县六中4.教学实施者——冯颖(二)学习者情况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学习者是年龄处在16至18岁的高中学生。高中阶段,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智力和个性都获得了较好发展,相应产生了独立自主的需求。我设计这堂网络自主学习课的基本理念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课题和方向,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难度,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评价机制等自主性和能动性。2.学习者在学习本课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网络学习之前,学习者首先应对文本有基本的熟悉和把握,包括对内容,思路,思想、观点和感情,以及词句含义,语言效果,文学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等等,并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程度从各个角度对文本提出不同的见解、评价和疑问。其次,学习者应具备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一般要求是每分钟600—800字的浏览速度。再次,本课采用的是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纪律素养和网络文明素养,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习中要使用文明和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探讨和互相学习,还要能对网络信息进行评价、选择、筛选和组织。学习者应具有以下计算机操作技能:1.打字每分钟不少于40个字。2.具有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3.熟悉http://www.google、http://www.baidu.com等功能较强的搜索引擎,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准确的输入关键词搜索相关信息。4.能够下载和上传网络资源。(三)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基础目标(标准阶段):①背景—主旨学习(主要通过考察文本创作的特定背景观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