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的排泄功能-PPT.ppt
上传人:努力****元恺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8.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肾脏的排泄功能-PPT.ppt

肾脏的排泄功能-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第一节概述机体排泄的途径:二、肾脏功能概述:(一)泌尿功能:①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进入体内的异物;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③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少尿的定义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每小时尿量少于15ml。(二)内分泌功能:1、肾单位(nephron)肾单位Corticalnephron皮质肾单位Juxtamedullarynephron近髓肾单位两种肾单位比较3、肾小球旁器(近球小体):(juxtaglomerularapparatus)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二)肾的血液循环renalcirculation腹主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肾血流量的调节肾血流“肌源学说”(myogenichypothesis):动脉血压<80mmHg平滑肌已达舒张极限动脉血压>180mmHg平滑肌已达收缩极限肾交感N紧急情况下,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肾血流量减少,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保证心、脑等器官的血供,“移缓济急”。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指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原尿(primaryurine):肾小球滤液,除蛋白质含量极少外,其他成分与血浆基本一致,渗透压与酸碱度也相似,是血浆的超滤液。小管液(tubularfluid):进入肾小管的原尿。终尿(endurine):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最终形成终尿。一、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1)机械屏障作用(mechanicalbarrier)二、有效滤过压(effectivefiltrationpressure,EFP)EFP=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毛细血管压glomerularcapillarypressure:(1)压力较高6.0kP(45mmHg)(2)入球端与出球端几乎相等滤过平衡(filtrationequilibrium)三、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2、滤过分数(filtrationfraction,FF)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2)面积2、有效滤过压effectivefiltrationpressure(1)肾小球毛细血管压glomerularcapillarypressure全身动脉BP快速大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肾血浆流量renalplasmaflow●由图可见:沿着毛细血管全长,随着水和溶质的滤出,胶体渗透压渐↑→有效滤过压渐↓(=0时称滤过平衡)→滤过平衡的位置决定着毛细血管滤过的长度。●由图可见: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肾血浆流量(RPF)时血浆胶体渗透压(COP)上升的斜率。曲线A:RPF小时→COP↑速度快曲线C:RPF大时→COP↑速度慢曲线B:≈正常RPF时COP↑速度第三节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的证据(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方式(三)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1)近端小管:Na+的重吸收机制:Na+和葡萄糖同向转运H+-Na+交换泵–漏模式(pump-leakmodel)紧密连接(2)髓袢升支粗段:“Na+:2Cl–:K+同向转运模式”Na+重吸收是主动转运,Cl-和K+是继发性主动转运。水不被重吸收(小管液低渗)。在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Cl-的重吸收同向转运体symporter3、H2O的重吸收●重吸收机制:被动过程(渗透作用)。●重吸收特点:①类同Na+,具球-管平衡现象,即重吸收量始终为滤过量的65~70%(后述)。②近端小管对重吸收水的量与机体是否缺水无关,属于一种必然性重吸收⑵特点:①重吸收量根据机体的需要而被调节,因此属调节性重吸收;②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很大。4、HCO3¯重吸收80~85%在近端小管重吸收以CO2的形式进行的5、K+的重吸收6、葡萄糖的重吸收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度。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约300mg%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1、H+的分泌2.NH3的分泌3、K+的分泌4、其它物质的排泄三、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转运的因素糖尿病diabetes临床上使用甘露醇等可被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利用它来提高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借以达到利尿的目的。(二)肾小球滤过率机制:与管周毛细血管血压和胶体渗透压的改变有关。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Urineconcentrationanddilution一、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概念及其意义二、尿液浓缩、稀释的过程和机制髓质高渗梯度(二)浓缩尿和稀释尿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