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另外,“回顾.拓展”让我们在学习中思考,在快乐中积累,在积累中成长。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按要求掌握生字。(2)能正确读写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积累课文的精彩语段,背诵、默写相关的段落或课文,积累名人名言。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2)通过读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口语交际,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进一步感受童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2)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三、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读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通过本单元各环节的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四、教学难点:1、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2、积累课文的精彩语段,背诵、默写相关的段落或课文,积累名人名言。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六、课时安排:《古诗词三首》2课时《冬阳.童年.骆驼队》1课时《祖父的园子》1课时《童年的发现》2课时《儿童诗两首》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回顾拓展一1课时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语文学科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计划教材分析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教学目标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教学建议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时分配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第三篇: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计划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计划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