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宁馨****找我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川省成都市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中2021级期中联考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杜甫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中引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粘不滞,显得飘逸。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杜风格分别为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两人在诗歌创作中具体意象的运用上的不同。B.李白诗歌以超越现实和互相没有逻辑的意象,于广阔的时空甚至虚拟之境中驰骋想象,具有强烈艺术效果。C.杜甫诗歌往往于实处用力,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上,小中见大,细腻之中不乏家国情怀。D.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用大胆的夸张与精妙的刻画,为读者展现了不粘不滞的意象和飘逸之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以前人对李杜风格的评论和作者的评析为引子,为后文展开论述张本。B.文章多处将李杜风格进行对比,很好地突出了两种不同诗歌风格的特质和魅力。C.第二段采用了引用论证论述李杜诗的夸张,有力地证明了两者夸张效果的不同。D.文章末段巧妙照应首段的“未必十分确切”,辩证地阐述了李杜诗虚实的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李杜诗中都有夸张,但是杜诗的夸张偏于写实,给人以逼真之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B.杜诗多取材于现实,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之景,既有大处着眼,又有小处落笔,借此表现内心情感的波澜。C.《北征》一诗既有对当时重大的社会政治生活的纵论,又穿插有对儿女衣着的细节刻画。D.李杜均有反映战争之诗,如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但在虚实的处理上各有不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