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药物效应动力学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药理学课件药物效应动力学学习教案.ppt

药理学课件药物效应动力学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jītǐ)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一)药物作用(zuòyòng)的方式按药物作用(zuòyòng)部位分:1.局部作用(zuòyòng):药物被吸收入血液前在用药部位直接产生作用(zuòyòng)。2.吸收作用(zuòyòng):药物被吸收入血循环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而产生的作用(zuòyòng),也称为吸收作用(zuòyòng)。(二)对因治疗(zhìliáo)和对症治疗(zhìliáo)按用药目的分:1.对因治疗(zhìliáo)(治本):消除致病因子,如P-G治疗(zhìliáo)脑膜炎。(三)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从药物作用先后分:原发(直接)作用:指药物被吸收后对机体首先产生的作用。继发(间接)作用: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tǐyè)调节机制引起远隔器官功能改变。(四)药物的作用性质(1)调节功能:调整(tiáozhěng)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水平。兴奋(亢进)/抑制(麻痹)(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杀灭或抑制病原体和抑瘤,达到治疗目的(mùdì)作用。(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补充机体某些物质如维生素、激素、微量元素不足。二、药物(yàowù)作用的特异性、选择性和两重性特点(tèdiǎn):产生原因:(1)药物的化构、机体(jītǐ)(包括病原体)的组织结构的差异如P-G;(三)药物作用(zuòyòng)的两重性—防治作用(zuòyòng)与不良反应三、药物(yàowù)的不良反应2、我国于1989年正式成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了相应(xiāngyīng)法规,如新药药理、毒理研究指南等。3、不良反应的种类(zhǒnglèi)不良反应包括(bāokuò):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三致”反应、药物依赖性等。(一)副作用(副反应)(sidereaction):药物在常用量(治疗量)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bùtónɡ),副作用与防治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二)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指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而引起的机体(jītǐ)损害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反应范畴。(三)变态反应(fǎnyìng)(allergicreaction)(过敏反应(fǎnyìng)):指少数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fǎnyìng),无法预知,与药使用剂量及疗程无关。用药理拮抗剂解救无效。特点:(1)反应(fǎnyìng)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2)反应(fǎnyìng)性质、严重度差异很大,与剂量和给药途经无关。(五)继发反应(secondaryreaction):由于(yóuyú)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如四环素引起的菌群交替症。(六)特异质反应(idiocrasy):指少数特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产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bùtónꞬ)的损害性反应,如G-6-PD缺乏。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8.药物(yàowù)依赖性(drugdependence):包括躯体性和精神性(即习惯性及成瘾性),都有主观需要连续用药的愿望。按国际(guójì)禁毒公约规定,依赖性药物分类:药物作用的双重性第二节药物(yàowù)量效关系最大有效量(maximaleffectivedose):药物产生最大效应所需使用的剂量。极量(maximumdose)国家药典规定(guīdìng)对某些药物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5.治疗量(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6.最小中毒(zhòngdú)量:刚引起中毒(zhòngdú)的剂量。7.致死量(lethaldose):导致死亡的剂量。量反应:药理(yàolǐ)效应强弱连续增减的量变。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2)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xiàoyìng)的能力。此时增加剂量,效应(xiàoyìng)不再增强。(4)半数效应浓度或剂量(jìliàng)(ED50):反映药物的作用强度。(4)治疗指数(TI):TI=LD50/ED50。是表示药物(yàowù)安全性的指标。此数值越大,表示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间距离越大,越安全。第三节药物的作用(zuòyòng)机制2.受点:受体某个部位(bùwèi)的构象具有高度选择性,能正确识别并特异地结合某些立体特异性配体,这种特异的结合部位(bùwèi)称为受点。(五)受体特性(tèxìng)(六)受体与药物(yàowù)结合(受体动力学)2.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效应力):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活产生生物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本身(běnshē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