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第2章.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第2章.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第2章.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哲学故事:四月桃花817年,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游览江西庐山时,写下一首著名的诗《大林寺桃花》。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看到这首诗,感到非常惊讶,他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说:“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后来,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沈括去游山,见到了白居易诗中所描写的景象:四月的天气,山下众花已经凋谢,而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一片灿烂。沈括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海拔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的到来也就晚于山下。第二章第二章2、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本质的观点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区别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具有创造性的反映论人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的区别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观点对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评价:肯定的地方:这种认识论坚信人们的认识来自于客观世界,他们为知识的确定性、必然性和普遍性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基础。两个根本缺陷:①只从直观的客体一方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把认识的产生简单地看作是主体接受对象的刺激,和对象把自身“烙印”在主体大脑中的结果,把主体与客体的地位完全颠倒了。②在这样的认识论理论中,认识主体的作用被完全排除在哲学家的视野之外。二、认识运动基本规律(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经历哪些阶段)实践—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从群众中来——从实践到认识到群众中去——从认识到实践1、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从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感性实践)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第一,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前提。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第二节、真理与价值LetPlatobeyourfriend,andAristotle,butmoreletyourfriendbetruth.-哈佛的校训讨论:什么是真理?“眼见为实”“有用即真理”“多数人相信的,就是真理”“凡清楚明白的,都是真理”“我信仰的就是真理”……(一)真理1、真理及其客观性(1)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2)真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真理的客观性的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真理形式的主观性:是指其反映形式方面的主观性,而不是其内容方面的主观性。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不能把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事物本身,又要反对否认客观真理的主观真理论。思考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性)(1)真理的绝对性:无限性、无条件性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和趋势来说,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是有条件性、有限性;第一,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广度上有待于扩展。第二,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深度上有待于深化。(3)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相对向绝对无限发展的过程。方法论意义:第一,反对真理观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第二,真理的相对性要求我们避免独断论。3、真理与谬误(1)真理和谬误的区别真理与谬误正如香花与毒草,在一定范围内对立是绝对的(2)真理和谬误的联系“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恩格斯4、真理的检验标准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A、认识不能检验自身是否为真理,认识的客观对象也不能对此做出回答。真理的标准需要从二者之外来确定。B、真理是人们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内容,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还需要将认识与客观对象相联,也就是将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能够将人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一方面,实践标准是确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另一方面,实践标准又是不确定性的。任何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总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3)方法论意义:坚持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