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教学设计2.docx
上传人:灵波****ng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端午日》教学设计2.docx

《端午日》教学设计2.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端午日》教学设计2《端午日》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教学难点:精彩的场面描写。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它的作者是沈从文。(出示课件:文字:沈从文及《边城》)二、范读课文,注意读音、字词、停顿,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一下“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的节日气氛和湘西一带的端午习俗。。(1—2名学生复述课文大意。)三、本文比较多短小,不难理解,我们就采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知,细细品味,标示疑点,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边读边讨论,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过会儿在班内交流。1、字词方面的不解。如“缓促”“调理”、“不拘”等。2、“本文写的是端午节的竞赛,为什么还要写以前练习的事?”(1)讨论侧面烘托的作用。(2)再从文中找出有这样作用的句子。(3处)3、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中“种种情形”不描述出来为切入点找出略写的句子。(1)讨论详写和略写的处理。(2)从文中再找类似的句子。(3)在此完成“竞追鸭子”场面的简析,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具体的场面,明确略写给人留有想象空间这一重要特点。五、谈感受最深的场面(一)人山人海的场地写得好。(1)三个“莫不”的句子(2)从文中找其它写人多的句子。(二)重点赏析“赛龙舟”场面。显示课件中本段文字。1、动词的运用。学生谈动词对表现场面的作用,(课件显示动词)(1)表现了不同人的不同动作。(课件显示不同竞赛人)(2)、指导阅读带动词的句子,读出力度、读出气氛,纠正声音高低、短促,把动作突出出来。(生齐读)2、拓展,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假如你是一岸上的一名观众,你会怎么办做?有何感受?(2)、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名赛手,你希望是做什么的?(师生明确道理:团结就是力量。)3、精彩段落背诵(1)介绍背诵方法:关键词语背诵法。(课件显示关键词)(2)根椐课件显示的关键词背诵这一精彩场面。六、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壮阔的场面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受到了有益的人年启示。中国还有很多民俗,比如:-----、----、----、----、等(让学生举例),在每一个民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七、课文延伸。出示“清明节的来历”片段来感受所体现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民俗文化。同学们可以课下收集一些民风民俗,从中了解一下异地风情,感受一下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你一定会受益非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