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哈尔滨医科大学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高等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哈尔滨医科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优质资源为支撑,以质量监控为保障,按照中国医学教育标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历次国家、省教学质量评估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并成为国内首家接受国际医学教育认证试点性评估的高校。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近年来,在医疗卫生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双重推动下,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着新的考验。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急功近利、盲目扩招、以低成本培养医学人才等有违医学教育规律的现象,我校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谋品牌”的医学教育发展观,立足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科大学。学校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总结80余年办学历史和办学传统,借鉴国内外先进医学院校经验,遵循医学教育办学规律,明确提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办学质量”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学校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改革与建设、教学与科研、医疗的关系等,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办学规模上,坚持以教育资源和社会需求确定招生规模,有效解决了因教育资源不足带来的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问题。在教育改革上,学校加大教学基本建设投入,有效解决了因投入不足而阻碍教学改革深入的问题。在工作关系上,学校明确提出“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医疗为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有效解决了医疗工作、科研工作对教学工作的冲击问题。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建立并落实了医学教育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教育质量标准》等;坚持多年开展年度教学工作检查和教学工作表彰奖励活动。经过不懈努力,“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全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改革日益深化、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的局面。二、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在正确的办学思想引导下,学校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一)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为了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以临床医生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重新确定了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包括5个方面的总体目标和3个层面、21款、121条临床胜任能力。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将功能相近的课程组建到一起,形成七个课程群,相对赋予每个课程群在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新的课程体系淡化学科间的界线,强化课程的综合作用,强调以医为主,文理医相结合,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增设和加强循证医学、交流技能、全科医学和医学综合实验等新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精减课程和学时,合理设置选修课程,增加学生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积极开设科技文化讲座,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思想,使之更具发展潜力。(二)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整合改变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实施以人体系统为基础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基础阶段将13门课程横向整合为8个人体系统,以病例为引导进行理论教学;将基础各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整合为4个实验模块,以综合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动手能力。临床阶段开展了以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整合,将辅助检查等融入到系统中;临床实验贯彻理论与实践、实验与临床、模拟训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了临床实验教学、模拟实践教学、临床标准化病人实践教学和临床资料实践教学等“四个实验体系”,内含8个模块,为学生进入临床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奠定了知识、能力与心理基础。课程整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线,加强各学科间的有机联系,避免内容的重复,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开展“PBL”、“学导(讨)式”、“病例讨论式”、“读书报告”、“教学-科研一体化”等教学方法,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005年开始,学校着重进行以PBL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方法改革,形成了在课程整合基础上的PBL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辨创新、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教学效果得到国内同行认可。(四)以全面评价为主导的考核方法改革学校将形成性评价引入教学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能力,学校从2006年开始,在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