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真题 文科数学(北京卷)解析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7年高考真题 文科数学(北京卷)解析版.pdf

2017年高考真题文科数学(北京卷)解析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北京卷)本试卷,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已知全集UR,集合A{x|x2或x2},则ðAU(A)(2,2)(B)(,2)U(2,)(C)[2,2](D)(,2]U[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因为A{xx2或x2},所以ðAx2x2,故选C.U【考点】集合的运算【名师点睛】集合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若集合个数比较少时可以用列举法表示;若集合是无限集合就用描述法表示,并注意代表元素是什么.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进行处理.(2)若复数(1i)(a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B)(,1)(C)(1,)(D)(1,)【答案】B【考点】复数的运算【名师点睛】复数的分类及对应点的位置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应该满足的条件问题,只需把复数化为代数形式,列出实部和虚部满足的方程(不等式)组即可.复数z=a+bi复平面内的点Z(a,b)(a,b∈R).复数z=a+bi(a,b∈R)平uuur面向量OZ.(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3(A)2(B)258(C)(D)35【答案】C【考点】程序框图【名师点睛】解决此类型问题时要注意:第一,要明确是当型循环结构,还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并根据各自的特点执行循环体;第二,要明确图中的累计变量,明确每一次执行循环体前和执行循环体后,变量的值发生的变化;第三,要明确循环体终止的条件是什么,会判断什么时候终止循环体,争取写出每一个循环,这样避免出错.x3,(4)若x,y满足xy2,则x2y的最大值为yx,(A)1(B)3(C)5(D)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如图,画出可行域,1zx2y表示斜率为的一组平行线,当zx2y过点C3,3时,目标函数取2得最大值z3239,故选D.max【考点】线性规划【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将目标函数赋予几何意义.求目标函数的最值的一般步骤为:一画、二移、三求.常见的目标函数类型有:(1)截距型:形如zaxby.求这类目标函数的最值时常将函数zaxby转化为直线的斜截式:azzyx,通过求直线的截距的最值间接求出z的最值;(2)距离型:形如bbbybzxa2yb2;(3)斜率型:形如z,而本题属于截距形式.xa1(5)已知函数f(x)3x()x,则f(x)3(A)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B)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增函数(C)是偶函数,且在R上是减函数(D)是奇函数,且在R上是减函数【答案】B【考点】函数的性质【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型,根据fx与fx的关系就可以判断出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1)利用平时学习过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2)利用函数图象判断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的四则运算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如: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4)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6)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A)60(B)30(C)20(D)1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几何体是如下图所示的三棱锥PABC.11由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是V53410,故选D.32【考点】三视图,几何体的体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方法:如果我们死记硬背,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选错,实际上,这个题的俯视图不是几何体的底面,因为顶点在底面的射影落在了底面三角形的外面,否则中间的那条线就不会是虚线.(7)设m,n为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使得m=λn”是“m·n<0”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考点】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