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货币概述学习目标:货币起源的学说、货币形式的演变趋势;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货币五大职能的含义及特点;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第一节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二)西方的三种学说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货币是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价值形式演化的必然结果。首先,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等价交换原则:用来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用来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其次,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第三,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不断演化的结果。1、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一把斧头=一袋小麦(等价物)2、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是经常性地通过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一袋小麦一把斧头=五个贝壳(特殊等价物)半匹布一罐盐3、一般的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一袋小麦五个贝壳=一把斧头(一般等价物)半匹布4、货币的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固定地表现在一种贵金属商品(黄金或白银)上。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一袋小麦五个贝壳=贝壳(金银)(货币)半匹布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马克思对货币之“谜”的结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适应交换的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商品变成货币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的自发产物。商品变成货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四种价值形态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一)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货币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A.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B.货币具有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特定使用价值和一般使用价值(二)货币体现着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货币的共性;货币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这是一定社会形态下货币所具有的特性。名实相符──名实不符──名实脱离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一)实物货币1、实物货币兼具商品和货币双重身份。特征:作为货币和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足值货币2、历史上牲畜、盐、茶叶、皮革、酒、贝壳、铜、铁、银、金等都充当过货币。3、局限性:实物笨重、携带不便、难以分割、质地不一、易遭损失。转向贵金属特点: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值均质可分性;轻便和易携带性。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A.贱金属向贵金属演变:铜---银金(19世纪上半期)B.称量货币向铸币演变,私人铸币向国家铸币演变:英“镑”、五“铢”钱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标记(形状、花纹、标志)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国家的印记纸制的货币凭证。银行券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制度下,作为金属货币替代物在市面流通,具有可兑换性(贵金属保证)优点:成本低,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更利于保管、携带和运送缺点:易伪造和损坏,贵金属保证难以持续-1973,IMF-黄金非货币化银行券(banknote):它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于流通中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三)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24从黄金到黄金为基础的代用币再到完全的信用货币,这是货币进化史上的第一次飞跃;电子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形态的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体现了货币从有形到无形、从国家信用到社会信用的发展。“从有形到无形”:说明了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的降低,这是决定未来货币形式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国家信用到社会信用”:说明了信用价值的扩大,一些信用等级高的公司可以凭借自己的信用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很轻松地进行融资,而且这种融资成本要低于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筹资的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倾向于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融资,由此导致了所谓的“脱媒”现象。金融脱媒是指资金盈余者(储蓄者)和资金短缺者(投资者)不通过银行等资金中介机构而采用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进行资金交易,银行的资金媒介作用将趋于萎缩的现象。而导致脱媒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从居民角度说,在收入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倾向与更高的回报率和更为多样化的资产形式,信贷、利率、外汇管制加剧了这一动机。二是企业为寻求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和更低廉的融资成本,通过债券、股票、融资票据等证券直接筹措资金。三是各类理财机构如基金等,在传统的直接和间接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方式以赚取收益。知识扩充:信用货币案例:战俘营中的“特殊货币”第二节货币层次的划分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