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安文铸教授的《“人”不是符号——漫谈以学生为本》有感佛山三中初中部黄锦兰安文铸教授在《走进基础教育的真实世界》一书中提出“人”不是符号,要以学生为本。他指出,在教学工作,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所有教师都要把“关注学生”放在重要位置,老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因此要实施分层教学、教材施教。一、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喜欢你树立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赏识教育,让学生喜欢你,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是,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师爱是每个学生都应充分享受的权利。留有死角的师爱是一种不公平的师爱,不成熟的师爱,因此我特别关注那些有“问题”的特殊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叫苦叫累,遇到一些挫折便精神苦闷,情绪低落,哀叹时运不济,对未来失望,这种状态往往使学习工作半途而废。多接触这些学生,就能体会学生的心情,学生的感受。作为教师有责任去发现他们,重视他们,为他们擦拭,帮他们发亮。尽管他们的光暂时是微弱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有光就会有希望。一名好教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评价时,能保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学生时刻感到自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学生犯错时,要给他们一个台阶下,当学生取得成绩时,那怕是小小的成绩,别忘了给他送上一片掌声;学生有疑难时,教师应该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教师是最好的欣赏者,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能感染学生,了解、尊重、欣赏每一个学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爱戴。二、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信心怕出丑,是许多中学生的心态;缺乏自信心,是中学生的通病。如何改变?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第一,用名人的语言激励。如卡耐基认为,我们要牢固树立自信意识和成功心理,仅仅出于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而指望某件事情成功也是靠不住的。最可靠的基础是认识自我,为自信找到物质基础和科学依据。学会自信,树立“我行我能我会”的自信观念。爱因斯坦说过:“自信是迈向学业及事业成功的第一步。”第二,通过多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技能比赛来激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比如:2008年,学校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赛,任教班级的学生报名人数稀少,只有几个人。通过了解,原来好多同学都觉得自己没有竞赛天赋,害怕参加比赛献丑。在此情况下,我采取鼓励的办法,重在参与的思想进行动员,参加人数一下子增多,最终获得1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多人次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好成绩。借此机会,我顺势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有了自信心的学生,不管现在,还是未来,大多会取得优异的成就,出高徒就是老师快乐的源泉。虽然大家都说“名师出高徒”,但事实是有高徒才能衬托出你是一位名师。三、以学生为本,做创新型教师以学生为本,必须转变观念向创新型方面发展。其实“学习”两字,我把它分成“学”和“习”两个部分。“学”包括教学和自学两个部分;“习”也包括了预习和复习两个部分。教师在学习方面只不过是其中教学部分,占有25%,学生包括自学、预习和复习,占75%。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应由传授型向创新型转变,树立创新的教育思想,结合传统的教育精髓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通常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生学,往往流于教材,注意的只是教科书是否安排妥切,逻辑是否严谨,而忽略了怎样让学生把教师所教的以及他们自己所学的最终内化为他们个人的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光靠理论上的讲授,是难以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感性、理性和灵性的“全人”,而不是吸收、储存知识的仓库或专门应付考试的机器人。要认识到“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师要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里面的百分七十五作用,以学促教,以授带学。课堂教学的一切设计、安排、运作,都要围绕“学生中心”进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吸收知识,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世界三大宗教”时,学生就希望教师串讲一下,我就布置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制作简单课件,让学生演讲,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过程进行问答,并请同学进行课堂演示和评讲,学生较快就掌握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分布地区、传教经典和建筑物等。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有干劲,知识掌握的牢固,何乐而不为。四、以学生为本,学会反思今天,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需要是—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求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更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具有自我深造的能力。在我们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