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中考作文专题三之取材原题回放请以“歌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人名等信息。满分解密歌声盐城考生走进历史的长空,不时有悲戚之歌传来,声声泪,字字怨。不信你听,身着长衫的他(长衫又称长褂,起源于满族人的旗服,清朝后汉人也以此为常服。在20世纪的头40年,长衫是新派知识群体最流行的穿着。很明显,战国时期是没有长衫的,小作者犯了一个“关公战秦琼”式的错误。同学们在想象历史名人和场景时,应注意细节,以免搞出类似的笑话。——编辑指瑕),高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踯躅在汨罗江畔。胸怀壮志却报国无门,他只能满腔含怨,悲愤交加,击水而唱,泪如雨下。是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还是痛恨奸诈小人?是欲挣脱命运的束缚却无能为力,还是想以死来表明自己的赤胆忠心……那纵身一跃,多像一串含泪的音符,诉说着疾恶如仇,洁身自好,刚正不阿!涛声哽咽,长歌当哭,我多想身披羽翼,穿越时空,来到他身边,为他抚琴,陪他叹息,然后告诉他“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和他一起踏歌走出悲痛,走出那段揪人心肺的悲剧。不信你听,四面楚歌之中,他执剑饮酒,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那一刻,他一定心如刀割,但却毫不畏惧;他一定思如江河,但却面不改色。“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果那一刻,他能引兵而退,那么他或许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最终唱响“霸业之歌”。可历史没有如果,乌江边上,昔日的英雄自刎而去,留下一曲悲歌。闻歌而泣,我多想身披羽翼,穿越时空,来到他身边,告诉他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告诉他什么叫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不信你听,在“安史之乱”的铁蹄声中,他困居长安,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以血泪之声而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一生颠沛流离,却关注民生疾苦,为民而歌,替民而书,“三吏”“三别”诉说着无尽的苦痛和无奈,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则让人看到了一颗伟大的心在跳动。可惜最终他壮志未酬,老死孤舟。遥望这位老人,我多想身披羽翼,穿越时空,来到他身边,告诉他,心忧天下,尤须珍重自己。…………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它不可以重写。所以,我们应该从历史中走出来,从古人的悲歌中走出来,用心弹奏好自己的每一天,千万不要让今天的我们,成为明天的“悲歌”。【阅卷心语】歌声是主题,也是线索。这篇作文围绕“歌声”构思全文,先用一句点出历史悲歌,然后以排比段的方式写了三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并通过引用来突出歌声,最后回归现实,表达不要让自己成为明天的“悲歌”的感慨,一气呵成,余音绕梁。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句式长短相间,文采与思想并长,历史与自我融合,读后既令人慨叹,更令人深思。歌声盐城考生这个季节,太阳已非常毒辣,成片的麦子泛着金色的波浪,散发出诱人的麦香。几台收割机正在远处挥舞着手臂,快乐前行。我和母亲躬身在一片油菜地中,手持镰刀,一把一把地收割着成熟的油菜。油菜也赶在这个季节成熟了,曾经的芬芳黄花已成记忆,一些菜荚已被日光晒得枯黄。收割油菜你得小心翼翼,要不然它就会调皮地炸开,那枣红色的菜籽会立刻蹦跳得无影无踪。我们挥汗如雨。今天上午必须得帮母亲把这片田收割下来,下午再趁着好天气初打一遍。这个季节的雨说来就来,有时一下就是好几天,等不得呀。由于父亲突然生病,我的这个星期天看来是要全部支农了。我暗想,将来一定发明一种收油菜籽的机器,到时机器一响,把就活儿全搞定,那多好。突然,两只柴雀从前面的油菜中飞蹿出来,在我们的头顶盘旋着,哀鸣着。我扒开前面的油菜秆一看,一个很精致的鸟巢搭建在油菜秆上,四只肉滚滚的小鸟挤在一起。这些小家伙刚出世不久,还没睁眼呢!怎么办?如果割倒前面的油菜,这只鸟巢就只能移到地上,从而暴露无遗,这些小鸟就有可能成为野猫的美味,最终性命不保。怎么办?母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儿呀,把那一片油菜留下来吧,损失一点菜籽不要紧,伤害了四条生命那可有罪哦。”我向母亲竖起大拇指,绕过有鸟巢的这片油菜,继续往前收割。那两只柴雀好像看懂了我们的用意,不再哀鸣,而是欢快地歌唱着,像是在夸奖我们呢。大大的一片田地上,最后只剩下一块方桌大的油菜站立在那儿,显得很孤独。但在这方已熟透的油菜中,却不时传来一家六口幸福的歌声。听着这鸟语,我的心暖融融的。身在考场,此时此刻,我的心却已飞回那片油菜地,那些小鸟现在还好吗?真心期盼它们快快长大,自由飞翔,唱出更动听的歌谣。更期盼着我们人类与动物之间,能多些这样的体谅和帮助,多“演奏”些这样的和谐之歌。【阅卷心语】构思巧妙,选材独特。本文写母子二人割油菜时保护一窝柴雀的故事,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这歌无声胜似有声,发自肺腑,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