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9/2010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政治学科教学案运动是有规律的课时:1课时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家长签字:【考纲要求】1、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2、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课前预习】1、哲学上讲的运动指。2、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和。物质是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是、、。物质世界是与的统一。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4、规律指。5、原理名称:【原理】规律具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也不能被。规律具有,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而不能,按办事。②在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造福人类。【重点突破】1、判断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客观实在性。()(变式)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客观实在B、运动C、静止D、思维(变式)近二三十年来,我国西部有82.2%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不同山区冰川的面积缩小比例在2%至18%。由此可见()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C、事物是变化无常的D、意识对自然界的影响不可忽视2、判断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变式)运动的承担者是()A、物质B、意识C、实践D、认识(变式)《坛经》中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3、判断运动是无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就是绝对的不动。()(变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A、夸大了物质运动B、否认了相对静止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变式)“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以下属于规律的是()A、水往低处流B、春夏秋冬以此更替C、新陈代谢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5、判断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改变和利用规律。()(变式)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荀子说:“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句话表明()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变式)“莫拉克”造成了台湾“88水灾”,目前科技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的运行路线,人们可以做到的是预测台风的到来和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这表明()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C、人们在客观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人们只有不断提供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变式)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二:2009年,台风“莫拉克”使我国浙闽两省遭受了巨大损失,交通中断,数以千计的房屋倒塌,部分地区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反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放眼周围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质具体形态。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其正确回答是()A.可知性B.客观实在性C.运动D.矛盾同一性2、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A.否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有条件的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永恒的4、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