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1CRT最初的显示器,显象管的断面就是一个球面,最早的单色显示器和初期的14英寸彩色显示器,基本上都是球面的。采用球面显象管的显示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弯曲的,图像也随着屏幕的形态弯曲。以现在的观点看球面显示器,会发现这种初期的显示器有太多弊端,有些方面甚至让人难以忍受:球面的弯曲造成图像严重失真,也使实际的显示面积比较小,弯曲的屏幕还很容易造成反光现象……为了减小球面屏幕特别是屏幕四角的失真和显示器的反光等现象,显象管厂商进行了不少改进,1992年,平面直角显示器诞生了。“平面直角”,这个以往只出现在电视机产品上的宣传用语,也成为了这种新一代显象管及其显示器的新类别代名词。说平面直角显象管,其实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面,只不过其显象管的曲率相对球面显象管比较小而已,其屏幕表面接近平面,曲率半径大于2000毫米,四个角都是直角。一时间,所有显示器厂商都争先恐后地停止生产原来的球面显示器。但上述这些显像管,依旧没有达到完完全全的平面,因此,所显示的画面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变形和扭曲,依然不够令人满意。直到现在,一些崭新显示器棗完全平面显示器的出现,才使CRT显示器终于走上了完全平面的道路。完全平面显示器,屏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笔直的,就象一面镜子那样平,失真、反光,都被减小到了最低限度。从1998年底到1999年,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完全平面显示器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了。各厂商比赛似的推出了新的产品,先是日本松下公司推出了PanasonicPF7017英寸纯平面显示器,紧接着LG公司就推出了17英寸的“未来窗Flatron"78FT和795FT+纯平面显示器,随后三星电子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两款采用三星新近研发出来的IFT丹娜(DYNAFLAT)显像管的17和19英寸完全平面显示器700IFT和900IFT。然后,更多显示器行业的大厂,包括索尼、三菱、美格、明基、ADI、NEC、优派、CTX中强、日立、EIZO-Nanao等等,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完全平面显示器,使CRT显示器的平面技术,发展到了最高的顶点。2CRTCRT显示器的操控方式,走过了一条由模拟调节到数字调节再到屏幕OSD调节的发展道路。老式的模拟调节方式,都是通过一排旋钮来进行调节的,其缺点在于所能达到的功效有限,只能实现几种最常见的控制调节;而且这种调节方式缺乏直观的控制度量,调节到何种程度只有靠操作者的经验和直观感觉,不够准确;同时,模拟调节不具备视频模式存贮功能,在进行显示模式切换时,往往造成屏幕上画面显示不正常,或上下左右被拉长、压扁,或偏离正中心,不得不手动来回调整旋钮,十分麻烦。另外模拟器件较多,出现故障的机率也比较大。随着显示器技术和软际醯奶岣撸D獾鹘诜绞胶芸炀捅惶蕴恕?数字调节方式的兴起,正是由于它具备的优点。数控式显示器内部带有专用的微处理器,能够记忆显示模式,只要事先一次性将调节好的工作模式储存起来,就不用再管了,切换各种显示模式就无需再重新调整了。数字式操控那量化的调节会让操作更精确,而其所使用的多是微触式按钮,寿命长、故障率低。这些使数控调节方式迅速推广到所有的新显示器型号上,从常见的按键式到由美格独创的飞梭单键,操控形式越来越新颖了。OSD的诞生,使显示器的调节变得更简单了。OSD(屏幕显示菜单控制),严格说起来应该是数控调节方式的一种。它能以量化的方式将调节情况直观地显示在屏幕上,很容易上手,即使从来没有经验的人,都能很快摸索出使用方法,轻易地掌握,OSD的出现,使显示2器的调节手段,上了一个新的台阶。3CRT显示器历经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了,显示质量也越来越好,但CRT固有的物理结构限制了它向更广的显示领域发展,此外,CRT显示器的电磁辐射,也是它的弱点之一。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显示媒体,液晶显示器应运而生。1971年,成型的液晶显示媒体出现了,这就是最初的TN-LCD(扭曲向列),尽管当时仍然是单色的,十分简单的显示工具,但仍在某些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到了80年代初,TN-LCD开始被应用到计算机产品上。1984年,欧美提出了STN-LCD(超扭曲向列),同时TFT-LCD(薄膜式晶体管)技术也被提出,但仍不成熟。80年代末,日本掌握了STN-LCD的大生产技术,LCD工业开始飞跃。1993年,日本在掌握了TFT-LCD大生产技术后,液晶显示器开始向两方面发展棗一方面是向廉价、低成本的STN-LCD方向发展,随后DSTN-LCD(双层超扭曲向列)诞生;另一方面向高端的薄膜式晶体管TFT-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