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2013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计划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主阵地,为了在新学期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不断深化课堂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规律,把握新课改的动向,确保走在教改前线;并通过理论学习、备课与说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与学生辅导等活动,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果与质量。为了四年级全体孩子们在这一学期里,圆满地完成小学语文学习任务,语文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为了使本组教师齐心协力、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特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校本培训为载体,结合本教研组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活动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使教谢疃;⒆ㄌ饣?和规范化。二、工作目标:1、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继续通过“校本培训”的途径,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本组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组风。打造教研组团队文化,发挥组内每一位教师的潜力,争创优秀教研组。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认真做好教学经验和体会的记录和总结工作。通过教学研讨,理论学习改变“高耗低产”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效率。本学期,教研组教师继续上好一堂组内交流课,本组成员必须到位,共同参与。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探索。组员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使自己逐渐成长,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精品课堂”研磨课活动,打造“魅力课堂”。3、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聚焦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逐步开发、完善语文校本课程和教材。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积累经验。以科研促教研,不断加强科研意识。4、加强教学质量检测分析。坚持章节把关,跟踪问题,把教学监控过程落实到位。三、工作重点:1、深入实践《新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跳出老教材给我们带来的束缚,好好学习《新课程标准》,大胆的实践,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已有的教材中,重新审视老教材,充分挖掘老教材与新理念之间的结合点,注意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想学、会学、乐学”。同时,把教研的重点放在如何发挥四十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上,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追求学生在四十分钟里的收获最大化,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2、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重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间接为直接,学生通过活动会发现一些问题,并进一步寻求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交际、理解分析、相互协作等能力得到强化。语文教学必须走大语文教育观的道路,这才能使教育改革的路子越来越宽。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必须打破单一的封闭的教学形式,努力做到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文为依据,教书育人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3、围绕常规工作,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率。1)备课:共同分析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目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互相听课,共同研究,注重评课,取长补短,使我们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2)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另外,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和学习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提高学习效率。3)作业:作业设计要“精”,对语文作业要精选,注重练习的有效性。要分层练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轻体现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作业的格式各班要统一。4)辅导:因材施教,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补差提优,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5)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交流工作,如:试卷、教案、学生优秀作文等。总之,在新的学期,我们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将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以推进新课程为动力,以科研课题研究为抓手展开工作。我们将迎着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东风,沿着我们既定的目标,勇敢攀登,再创教学改革新辉煌。四、具体安排:月份内容备注1)学习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2)制定教研组计划,学九月科教学计划3)组长分配备课内容4)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歌颂教师”征文活动1)教师交流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探讨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