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瓷器初探.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日本瓷器初探.doc

日本瓷器初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陶瓷研究文章编号:1001―9642(2008)09一∞86一03日本瓷器初探富启1,曲金红2(1日本陶瓷文化研究所,2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I摘要l:通过本文介绍日本陶瓷的发展沿革以及日本陶瓷的艺术特色,并分析中日陶瓷的传承关系和历史光辉,对中国陶瓷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关键词】:伊万里烧,柿右卫门烧,锅岛烧,九谷烧辽阳辽阳111000;111000)的瓷器所占比例较少,新生瓷器大多是中国风格的。明末时期,景德镇窑所烧的古青花瓷器中,除了传统图案外,还有许多当时中国流行的绘画图案,同样,伊万里烧制的青花瓷器中,除了仿古青花的图案外,还有不少是以中国绘画图案为原图的。无论是中国风格,还是日本风格,这时的日本瓷器很少有直接模仿桃山陶艺的作品。相反,这时的陶工虽说是朝鲜半岛出身的,但同时代的李朝瓷器,无论从器物上还是图案上,都找不到影响日本瓷器的证据。引言随着中日交流的不断深入,对日本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研究日本瓷器的人也不在少数,而谈得上精通的人却不多见。本文将从如下几各方面对日本瓷器(而非陶器)加以介绍。日本是在中国影响下产生独立陶瓷体系的少数亚洲国家,十四、十五世纪时陶瓷技艺还不如越南、朝鲜,十七世纪初却突飞猛进,至乾隆时代已成为强大的陶瓷王国,而这以后,中国陶瓷却一蹶不振,当我们将中国陶瓷史与日本陶瓷史联系起来,冷静地观察与思考,或许会找到中国陶瓷衰微的原因所在,果能如此,笔者将不胜荣幸。初期伊万里青花(16l卜1640)釉色自中透青或偏黄,釉面有开片,器皿常变形,青花呈色偏灰,纹样多以粗放笔调画成的松、竹、梅或山水。1624年后,受明代天启青花或所谓“祥瑞”器(明末时日本人从景德镇定做的瓷器,花纹繁密多层)的影响,青花纹样变得简洁、疏朗或通体装饰两种倾向。3漂洋过海的青花瓷器十七世纪中,日本出现了青瓷青花、划花、浮雕、吹墨等品种,青花呈色偏蓝紫,技术日益成熟。这时恰逢“壬辰之乱”,日本劫掠大批朝鲜陶工开发本国资源,中国明朝出兵助朝鲜抗倭,国力大损,超前征收的沉重赋税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大爆发,而后清兵入关,景德镇一带变成拉锯战的屠场,陶瓷生产多年不能恢复,一向从中国进口青花瓷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已难买到中国瓷器。1650年开始收购日本瓷器,首次收购才145件。到1659年已收购56700件,从而促进有田瓷业的飞跃。日本出口瓷造型优美,胎质细腻,釉色闪白或闪青。纹样按荷兰的要求多仿中国明代万历年间的外销瓷一将器物表面分割成规则的几何空间,然后在其上面画花卉、鸟兽、人物等重复或连续的图案,显得华丽而繁缛。有的盘心还有英文字母V.O.C组成的图案,日本称之“芙蓉手”,以其整体图案与莲花纹样相似。十七世纪晚期的伊万里青花,除大量出口外,只供王公贵胄所用,纹饰多以江户等地的版画为样本,构图简洁,线条挺拔。青花色调似受康熙青花的影响,字浅到深有丰富的渐变,与精心留出的空白成对比,更显出瓷质之美。江户后期,伊万里青花精巧制品增多,名工辈出,如泉山的深海乙吉、田代半次郎、南里嘉十,上幸平的迁喜平次,赤绘町的今泉平兵卫等。瓷器的釉色晶莹洁白,青华发色鲜丽,纹饰严谨华丽,可谓有田青花瓷器的全盛时代。1风光的日本瓷器日本十七世纪上半叶以前一直从中国进口瓷器。1616年,朝鲜陶工李参平在今佐贺县有田泉山发现瓷土,随后开窑,首次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器,宣告日本瓷器时代的来临。这时的日本瓷器,模仿中国瓷器的风格,并积极的推进日本咏е小⒑笃谙蚪⑾执箍?波及了将近四百年的时光,尤其是在十七世纪,产生了“柿右卫门”风格和“古九谷”风格,在十八世纪,产生了“锅岛”风格和“古伊万里”风格,这四种日本独有的风格,为近代陶艺增添了光彩。其中“柿右卫门”和“古伊万里”两种风格瓷器远销海外,风靡了整个西欧世界,这种美与光荣的传统又为近、现代所继承,日本各地陶艺家辈出,他们追求作为美术的陶艺,在近、现代美术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领域。2创业期间的青花瓷器十七世纪初,日本开始烧制伊万里瓷器,包括青花瓷器、白瓷、青瓷、琉璃釉瓷器、黄釉瓷器、黑褐釉瓷器等,以青花为主。风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模仿应称为瓷器本家的景德镇窑的青花瓷器和龙泉窑的青瓷,是以中国风格为原型的。与此相对,以百间窑和山小屋窑等为中心,早就开始推进中国风格的日式化,尤其是在以茶具为主的器物上树立了日本风格。但从产量上来看,日式风格收稿日期:2008―5―24万方数据862008年第9期中国陶瓷1870年,德国发明了化学颜料,不久即传到日本。其低廉的价格使青花瓷器的大量生产得以实现,但化学青料所特有的青紫色有如紫药水般的触目惊心,失却土青的那种沉静与淡雅。十八世纪末,当欧洲也能大规模制造瓷器后,有田瓷器的出口逐渐减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