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作者:huling提纲: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经济特征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剖析不良贷款的成因,从而更好地寻找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量,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增量的良策。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结构分析(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结构分析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改革,国有、集体企业在计划经济中所形成的企业产权归属、经营管理理念、市场经营意识、银企资金运用等存在问题的暴露(二)金融体制不健全,信贷资金投放过于集中于单一所有制形式,信贷资金结构在经济宏观形势变化时未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三)银行经营理念上过分强调规模、计划经营以及银行的人情贷款和违规经营(四)社会信用状况欠佳,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银行债务(五)贷款行为的关联者基于利益与成本的比较而作出的行为选择1、借款人以获得和使用贷款为目的2、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以最低的成本争取最大限度的贷款资源3、贷款银行交易行为的利益驱使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措施(一)采取多项措施处置和化解不良贷款存量1、成立专门机构,实行“集中管理,分帐核算,分类清收,专职处置,单独考核”的办法2、实行“锁定基数,制定目标,一户一策,协调关系,落实责任”的办法3、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和转化4、通过资本市场处置(二)按现有贷款和新增贷款的流动性将贷款划分为非周转性贷款和周转性贷款两类,明确界定贷款责任(三)强化银行内部控制机制,防止和化解新增不良贷款1、转变观念,突出资金安全在信贷工作中的重要性2、结构调整,开创多元化的信贷格局体系3、强化管理,严格实行贷款审议与决策分离制度4、拓展精品,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四)加强信用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五)强化银监会的监管力度,明确监管重点,提高监管效果【摘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经济特征,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结构分析,指出经济体制、金融体制、社会信用状况和贷款行为的关联者基于利益与成本的比较而作出的行为≡袷切纬缮桃狄胁涣即畈⒗刍颓扒搴蠡脑颍?提出了化解和防范不良贷款存量和增量的对策措施,即采取多项措施处置和化解不良贷款存量;按贷款的周转性特点分为两类贷款,明确界定贷款责任;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防止和化解新增不良贷款;加强信用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强化银监会的监管力度,明确监管重点,提高监管效果。【关键词】:不良贷款存量增量逃废债监管【正文】: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取得资金收益的主要途径,而贷款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中最具传统和占据比重最大的资产业务。贷款资产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本身竞争实力的大小,而且还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乃至生存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经济特征,笔者认为,经济体制、金融体制、社会信用状况及贷款行为的关联者基于利益与成本的比较而作出的行为选择,是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累积和前清后积的原因。剖析不良贷款的成因,能很好地认清不良贷款现状,从而更好地寻找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量,防范、控制不良贷款增量的良策。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结构分析(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包括信贷不良资产、抵贷资产和其他非信贷不良资产,其中,信贷不良资产占90%以上。信贷不良资产即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投放到期后,企业不能还本付息,造成信贷资产的风险。虽然1999年国家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剥离了14000亿元不良资产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使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有相当大的不良资产滞留在国有商业银行,其不良贷款比率仍远高于国际公认的控制线。根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3年6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00万亿元,比年初减少81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2.9%,比年初下降4.02%;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67亿元,比年初减少57亿元,不良贷款率9.34%,比年初下降3.51%。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有所下降,但是,在短期内按照现有的“零星”处置不良贷款方法,不可能降低不良贷款的占比,却仍有可能使其上升,比如,贷款“借新还旧”中较大的比重就是隐性不良贷款。根据抽样调查,2002年末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