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一)一、明确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3.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二、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德育目标: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三、课前预习:展示1(说明文的知识复习)1.说明文的顺序有:2.说明的方法有:展示2(给生字注音)1.连翘()翘尾巴();鬓毛衰()衰草连天();观测()玄妙观();沉没()没有();落叶()丢三落四()落枕();差异()差遣()差劲()2.萌发(),孕育(),销声匿迹(),载途(),三年五载(),草长莺飞(),翩然()展示3:(解释词语)1翩然:2孕育:3次第:4载途:5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风雪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草木荣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年年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4: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文章是说明文。2.科学小品文是指:本文就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四、合作研讨,展示交流展示5:朗读课文,概括每节文章大意,或找出中心句:1.23.4.5.7.8.9.10.11.12.展示6: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展示7: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3)本文说明顺序是,文章结构呈。五、课文研读,作业练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几千年来,……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4.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5.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将第二段文字分为三层。7.第二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8.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为什么?9.第二段说明的对象是()10.第二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大自然的语言》学案(二)一、教学目标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二、学习重、难点1.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三、温故知新1.《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E.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