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详解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理学血液详解学习PPT教案.pptx

生理学血液详解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血液运输功能缓冲功能(酸碱平衡)吸收热量(水的比热高,恒定体温)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当血液总量或组织、器官血供不足时,可导致组织损坏,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而很多疾病均可引起血液成分或性质的特殊变化,这将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二、血量(bloodvolume)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机体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一次失血量小于血量的10%---反射性引起心脏活动加强、血管收缩;储血库的血管收缩,释放一部分储存血液机体一次失血量大于血量的20%---血压显著降低;机体一次失血量大于血量的30%---危及生命三、血液的理化特性3.血浆渗透压渗透压(osmoticpressure):是促使水分子溶剂向膜一侧高浓度溶液扩散的力量,此现象也称为渗透作用。影响因素: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构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渗透作用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由血液中晶体物质(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作用: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pressure):由血液中蛋白质(白蛋白占75~80%)所形成的渗透压。作用: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4.血浆pH值:7.35~7.45pH值的恒定:血浆的缓冲对肺、肾的调节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血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二、红细胞生理数量:红细胞(个/L)血红蛋白(g/L)男性4.5~5.5×1012120~160女性3.8~4.6×1012110~150新生儿6.0×1012200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⑴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能力。影响因素:a.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大;b.红细胞内的粘度小;c.红细胞膜的弹性大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能力增强⑵红细胞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stability)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在血浆中,不容易下沉的特性。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通常指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血沉快慢取决于—红细胞是否容易相互叠连导致红细胞相互叠连的原因—血浆成分改变白蛋白、卵磷脂---ESR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ESR男性:0~15mm/h;女性:0~20mm/h⑶红细胞渗透脆性(osmoticfragility)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可用于表示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1渗透脆性∝—————抵抗力0.85%NaCl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形态0.42%NaCl红细胞胀大破裂、开始溶血0.35%NaCl红细胞完全溶血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渗溶液:溶液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如0.85%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1.9%尿素溶液。张力:是指溶液中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形成的渗透压。等张溶液:是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所形成的等渗溶液,也是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如0.85%NaCl溶液2.红细胞的功能运输O2和CO2;缓冲酸碱度KHb/HHb;KHbO2/HHbO2;KHCO3/H2CO3;K2HPO4/KH2PO4;免疫功能:红细胞表面具有Ⅰ型补体的受体,能诱导巨噬细胞吞噬抗原-抗体-补体免疫复合物,从而防止抗原-抗体-补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内而引起免疫性疾病(三)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VitB12---含钴有机物,与胃腺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成复合物,入血后由转钴蛋白结合运输到造血组织缺乏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合成细胞核的DNA酶的辅酶缺乏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爆式促进因子(BPA)促进造血干细胞向早期红系祖细胞分化增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较晚期红系祖细胞向前体细胞分化(原红);加速幼红细胞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调节:贫血、缺氧或肾血流减少时,肾内低氧诱导因子-1的活性增强,促进EPO基因表达,使EPO合成和分泌增加。血浆EPO的水平与外周血液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生长素、甲状腺激素及雄激素增强促红素作用(四)红细胞的破坏寿命120天破坏途径:衰老红细胞变形能力差/受机械冲击破坏易停留在脾脏/骨髓被巨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