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语文第十版议论文部分议论文部分议论文:基本知识点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证方式:立论、驳论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对比、类比)4、驳论的着眼点: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考核要求1.归纳文章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2.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及其所证明的论点3.辨识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驳论着眼点。4.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层递、设问、反诘等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主要表达作用。樊迟、仲弓问仁(一)孔子及《论语》的基本情况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礼”。《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二)《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三)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爱人、克己复礼(四)重点字句:1、樊迟未达2、举直错诸枉3、富哉言乎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五)往年考题:(2005)下列作品中,属于儒家学派重要著作的有()A、《墨子》B、《论语》C、《庄子》D、《孟子》E、《老子》(六)练习:1、单选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A、《孟子》B、《论语》C、《孔子》D、《墨子》2、单选题:《论语》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A、艰涩深刻B、微言大义C、言辞犀利D、逻辑严密《老子》二章(一)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与庄子并称“老庄”。其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主张贵柔守雌,无为而治。(二)《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开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先河,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巨著。(三)老子文章的特点:1、语言朴素流畅;2、多用排比韵语,音调协婉,便于诵记;3、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四)本文反映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以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等的对立统一來说明美和丑、善和恶的对立統一,揭示了事物都會有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是互相依存、联系在一起的。(五)重点词句:1、斯恶已2、天之道3、损不足以奉有余4、其不欲见贤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六)练习:1、《老子》,亦称()A、《南华经》B、《道德经》C、《山海经》D、《冲虚经》2、“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自()A、《庄子》B、《论语》C、《墨子》D、《老子》晏子对齐侯问(一)《左传》:1、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春秋左传》2、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其书可以定为中国史学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3、以鲁国为主体,记载了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经济,堪称先秦叙事性散文代表作,是部优秀的文学著作4、区别:《左传》编年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杂史,《国语》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史记》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最早的编年体通史。(二)本文从国家政治角度,论证“和”与“同”的本质区别。晏子认为,君臣之间的“和”,不是不分黑白、混淆是非的和稀泥,而是要承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不同意见的合理性。君可则献其否,君否则献其可,君臣之间,应允许存在不同看法和不同意见,在彼此充分发表各自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和”,才是国家政治的应有状态和理想境界。而“同”则相反。“同”否定不同,回避矛盾,不允许不同意见、不同认识的存在及发表。如梁丘据之同于齐侯,乃是为利益驱使谄媚君王,不说真话实话,影附响随,以保持表面上的一致。这不仅表明臣僚人品的低下,也容易助长君王的专制思想,这样的“同”,与“和”是有天壤之别的。文章以厨师和羹与乐师操琴的双重比喻反复论证主旨,说理形象生动,使人易于感知和接受,也使所论显得精辟透彻,富有哲理启迪。(三)什么是“和”、“同”,两者的本质区别“和”:指承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不同意见的合理性“同”:指否定不同,回避矛盾,不允许不同意见、认识的存在、发展(四)“和”与“同”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态度:“和”:指出对方不足,使其更完备,希望国君能把国家治理好“同”:曲意迎逢,依附国君,给国家带来伤害(五)本文艺术特点:1、双重比喻,反复论证2、说理形象,论证精辟透彻3、语言精当,富有哲理(六)往年考题:1、(2008年)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与“同”具有本质区别的一文是()A、《孟子·民贵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