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良位护理计划.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良位护理计划.doc

最新良位护理计划.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良位护理计划(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护理计划单日期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评价日期评价签名舒适度改变:与头晕、呕吐有关1、2-3天内病人主诉不适感减轻或消失2、病人能运用有效的方法缓解不适评估及了解不适的相关因素,尽量消除或减少相关因素。2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尽量操作集中,保证患者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3.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鼓励病人保持最佳心理状态。4.嘱患者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呕吐情况,颜色、量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5。协助其必要的日常生活护理。6.必要时遵医嘱对症使用药物,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患者自觉不适感减轻睡眠型态紊乱:与环境改变、焦虑心理有关住院期间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评估患者的睡眠紊乱程度。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光线适宜,避免大声喧哗。护理操作应尽量集中,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药,观察药物效果。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逐渐改善宋梦蝶效果评价:1、完全达到2、部分达到3、未达到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护理计划单姓名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日期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评价日期评价签名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经济状态及健康状况的改变等有关住院期间1~2天焦虑感减轻或消失1.评估患者引起焦虑的原因及焦虑程度。2。患者入院时热情主动的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管床医生护士及同室病友,消除患者陌生感.3.增加家属的陪伴,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4.向患者介绍治愈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焦虑心理。5.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理解同情患者感受,.教给病人缓解焦虑的方法,如:听音乐、深呼吸。患者焦虑感减轻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头晕有关住院期间患者生活所需得到满足1。根据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属于轻度依赖。2.加强巡视,指导患者家属陪伴,了解病人所需并及时协助,如患者进食、洗漱个人卫生等。3。置用物于患者易取之处。5.按时巡视病房及时满足病人生活需要。患者生活所需得到满足,巴塞尔指数评分为100分。宋梦蝶效果评价:1、完全达到2、部分达到3、未达到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护理计划单姓名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日期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评价日期评价签名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用药知识.住院期间患者能掌握饮食知识、用药知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病因、诱因、转归等,增加对疾病的认识.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量多餐,进食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3。向病人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常用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加强病房巡视。4。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时改进护理工作。患者能说出饮食,用药、及疾病相关知识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有关住院期间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测和护理。根据我院防范病人跌倒评估及计划表该患者存项危险因素。2。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后果。3。教会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方法如使用床拦,床头悬挂跌倒标识,提高警惕。指导患者避免快速变化体位。4。下床活动时,需有家属陪伴,防止受伤.5。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需要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在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得到及时的监测和护理,未发生跌倒事件.宋梦蝶效果评价:1、完全达到2、部分达到3、未达到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护理计划单姓名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日期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评价日期评价签名1。1.效果评价:1、完全达到2、部分达到3、未达到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护理计划单姓名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日期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评价日期评价签名效果评价:1、完全达到2、部分达到3、未达到中卫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经贸部〈〈老年护理学〉〉教学计划(2021级秋)2021—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老年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健康问题反应的学科,它是护理学与老年医学交叉融合而成的应用性学科。老年护理对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它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基本的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而且该课程知识和技能对在家庭、临床以及社区,开展老年人护理服务及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材分析本课程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