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课件:专题一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3).ppt
上传人:贤惠****6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课件:专题一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3).ppt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课件:专题一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3).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史之第四阶段隋唐时期阶段特征隋唐时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材料: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论从史出:根据材料,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是如何运作的?皇帝(高考变式题)唐太宗曾经为科举考试对维护专制统治的巨大作用而慨叹:“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今年又到了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唐太宗责令三省六部准备科举考试相关事宜,那么三省六部将唐太宗的旨意化为具体措施执行的顺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C、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礼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特点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端科举制影响:积极: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在一起,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②体现了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③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风气。消极:封建社会后期,科举考试逐渐模式化,尤其是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影响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西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012江苏)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比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