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概述1.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它的特点是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spots)、全身皮肤特殊性斑丘疹。3.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病后免疫力持久,大多终身免疫。4.1965年麻疹疫苗预防5.发病率1978400/10万19954.8/10万下降98%病因学麻疹病毒(Morbillivirus)属副黏液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型带病毒者。2.传播途径:呼吸道。3.传染期: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4.传染性:极强发病机制飞沫呼吸道粘膜血液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血液皮肤和粘膜(传染性最强,临床前驱期)56临床表现(一)典型表现:1.潜伏期:10-14天2.前驱期:发疹前期,一般3-4天。(1)发热:中度以上发热。(2)上呼吸道炎表现:卡他症状,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3)Koplik斑:早期诊断麻疹的依据。(4)偶见荨麻疹,斑疹,猩红热样皮疹。(5)非特异症状。3.出疹期:①发热3-4天出皮疹,体温升至40-40.5℃②皮疹形态:不规则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严重时皮疹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皮疹压之褪色。不伴痒感。③出疹顺序:耳后、颈部、面部、躯干、上肢、下肢及足部。出疹期(第2天)出疹期14(二)其它类型的麻疹1.轻型麻疹多见于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2.重症麻疹高热、中毒症状重、皮疹融合成紫蓝色,有黏膜出血,称为黑麻疹。死亡率高。3.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无典型皮疹不易诊断。4.异型麻疹为接种灭毒活疫苗引起。我国少见。5.成人麻疹肝损害、胃肠道症状多见,骨骼肌痛麻疹黏膜斑存在时间长。眼部疼痛。并发症1.肺炎:最常见,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发生机制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按病原可分为病毒性与细菌性。2.喉炎3.心肌炎4.神经系统⑴麻疹脑炎⑵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远期并发症。5.结核病恶化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实验室检查1.一般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好。2.多核巨细胞检查3.血清学检查(1)抗体检测(2)抗原检测4.病毒抗原检测5.病毒分离21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肠道病毒感染药物疹232425262728治疗无特殊治疗,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30预防关键措施: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以提高其免疫力。1.控制传染源:麻疹患者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易感者检疫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1)被动免疫:接触5天内予免疫血清球蛋白,只维持8周。(2)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32麻疹的新进展1.麻疹的发病年龄呈两极分化趋势:婴儿麻疹增多主要发生在8个月初免以前,多为非典型病例,大年龄患者增多。2.麻疹的发病高峰季节后移至3~5月份。3.不典型病例增多。4.二次麻疹发生率在1%左右,其中60%发生在第一次麻疹2年以内。5.并发症的变化:心肌炎明显增多,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6.虽然发病率高,但病死率很低。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