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27合肥高考研讨会历史学科备考策略.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227合肥高考研讨会历史学科备考策略.doc

2011227合肥高考研讨会历史学科备考策略.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2.27年六安市城南中学参加合肥高考研讨会材料(历史)整理人:李先松2011.2.27合肥高考研讨会历史学科备考策略高三历史备课组整理一.对2010年历史试题的一点看法(1)分值分布较为合理:中国史60分、世界史40分。(2)选修内容单独命题:选择题19、20题属于选修1的内容;18题属于选修2的内容。(3)重大历史事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学、科技发展和对外交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时期改革开放;近现代世界科技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4)图文并茂:8幅图表。12题4幅、15、16、17、21题各一幅。(5)关注热点问题:国家统一、资产阶级革命、重大改革、科技进步、对外交往、经济发展、地区关系、近代化、民族独立、金融危机、思想文明、可持续发展等。(6)涉及其他学科知识:语文阅读、政治原理、地理地图、漫画欣赏。(7)体现自主命题:对安徽本省历史的考查。(12题)(8)非常注重历史事件的时间:选择题的12、13、14、15、16、17、20、21题;非选择题的35、36题。(9)对新课程的关注程度:较低。(10)必修与选修内容的结合:不够密切。(11)部分内容有超纲之嫌、命题角度值得商榷:21题、22题。(12)命题不回避熟悉的材料:16、17、21、35、36题。二.2011年安徽高考历史复习的一些思考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命题指导思想,贯彻三维目标。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体现对人的生命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第二,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历史复习。1.经济常识:①商品、货币、价值规律。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③企业和经营者。④产业和劳动者。⑤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⑥当代世界市场和对外贸易。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哲学常识:①唯物论②辩证法:③认识论:④人生观与价值观:3.政治常识:①我国的国家制度:国体;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机构;公民与国家的关系。②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政党制度。③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宗教政策。④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三.怎样合理使用复习资料?1.与时俱进,紧跟高考形势的变化。陈旧、难、繁、杂等不合新课程要求的试题坚决抛弃。2.重点讲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重点问题、重要问题、难点问题要讲清讲透,要举一反三,要盯住不放,通过习题反复复习。3.坚持有选择性的做试题、模拟卷,要有针对性,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习题要及时订正。4.坚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复习资料只能起辅助作用。及时掌握高考信息,增强时效性。第四.还应该在复习中注意哪些问题?1.应该怎样统揽全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2.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3.如何处理好大字与小字、正文与非正文的关系?4.怎样重视地方史?如洋务运动、淮军、徽商等。5.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技术?6.如何协调好历史与政治、地理相关知识的关联性?7.怎样把历史复习与关注民生、民族未来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怎样做好时政热点与历史复习的联系?8.如何关注2010-2011年内的周年大事?第五.关注三大史观,熟悉命题范式①“文明史观”:②“近(现)代化史观”:③“全球史观”:三.十大热点或成命题重点1.重大社会改革:(1)中国:管仲改革、初税亩;商鞅变法;戊戌变法;新时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世界: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欧洲宗教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罗斯福新政等。关注重大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作用,认识改革的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加强对改革本质、成败原因的分析,获得必要的认识或启示。2.中外经济的发展:(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2)中国近代和现代经济的发展。(3)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西方政治文明与法制建设:(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文明和罗马法律成就及其对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具有不同的途径及特点,这是由各国国情所决定的。英、法、美、德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特点和影响。由于各国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5.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发展历程:(1)近代早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和特点。由被动接受发展到主动选择。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