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务公开工作计划(完整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0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县政务公开工作计划(完整版).doc

县政务公开工作计划(完整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县政务公开工作计划(完整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2021年县政务公开工作计划小编寄语。政务公开,是指狭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是行政机关公开其行政事务,强调的是行政机关要公开其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属于办事制度层面的公开。我们文秘114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年县政务公开工作计划,请您参阅。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以下统称“五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新闻发布、公开平台建设等工作,制定2021年全县政务公开工作计划。一、全面提升政务公开水平各级各部门各要参照2021年xx县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目录规范(升级改版),继续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全面提升行动,逐栏目、逐条信息检查,消除空白栏目,及时更新发布政务信息,调整信息内容与栏目标题不相符合的信息。乡镇、县直部门每月发布政务信息不少于30条,县公共企事业单位每月发布政务信息不少于20条,切实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二、全面落实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及附件,已对各级各部门承担的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各有关单位、部门要主动担起责任,完善政务信息源头管理机制,主动公开承担的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信息。乡镇、县直涉及重点领域单位,每月要向县政府(办公室)信息公开网推送政务信息不少于10条。三、全面推进“五公开”(一)将“五公开”要求落实到公文办理程序。行政机关拟制公文时,要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等属性,随公文一并报批,拟不公开的,要依法依规说明理由。属于主动公开的公文,发文时同步在政府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网发布。部门上报的发文请示件没有明确的公开属性建议的,或者没有依法依规说明不公开理由的,县政府办公室可按规定予以退文。(二)将“五公开”要求落实到会议办理程序。县政府办公室及县政府各部门要于2021年底前,建立健全利益相关方、公众代表、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的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对涉及重大民生事项的会议议题,县政府办公室及县直行政机关在制定会议方案时,应提出是否邀请有关方面人员列席会议、是否公开以及公开方式的意见,随会议方案一同报批;之前已公开征求意见的,应一并附上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的说明。四、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每年在全县选取5个县直部门、五个乡镇作为试点单位,重点围绕基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税费收缴、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环境治理、公共事业投入、公共文化服务、扶贫救灾等群众关切信息,以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户籍管理、宅基地审批、涉农补贴、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政务服务事项,开展“五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探索适应基层特点的公开方式,形成县乡政府政务公开标准规范,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不断推动全县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水平。五、全力做好重点精品栏目(一)强化政策解读1、加强上级政策解读。要围绕上级重大政策法规、规划方案和政府会议议定事项等,通过县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专业类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形式做好上级重大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全面深入介绍政策背景、主要内容、落实措施及工作进展,主动解疑释惑,发挥主流媒体“定向定调”作用,正确引导舆论,管理社会预期。2、深化本级政策解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制发部门负责做好解读工作;部门联合发文的,牵头部门负责做好解读工作,其他联合发文部门配合。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政策性文件,由起草部门做好解读工作。解读政策时,着重解读政策措施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涉及范围、执行标准,惠民利民举措等,使政策内涵透明,避免误解误读。坚持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政策性文件,报批时应当将解读方案、解读材料一并报部门负责人审签。对以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政策性文件,牵头起草部门上报代拟稿时应将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审定的解读方案和解读材料一并报送,上报材料不齐全的,县政府办公室按规定予以退文。文件公布时,相关解读材料应与文件同步在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和媒体发布;文件执行过程中,要密切跟踪舆情,分段、多次、持续开展解读,及时解疑释惑,不断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二)积极回应关切1、明确回应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政务舆情的回应工作,涉事责任部门是第一责任主体。对涉及县政府重大政策、重要工作部署的政务舆情,县政府相关部门是回应主体;涉及地方的政务舆情,属地涉事责任部门是回应主体;涉及多个地方的政务舆情,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是回应主体。县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