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血液的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有关血液的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

有关血液的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关血液的基础知识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二)血浆水:占绝大部分,约占血浆的91%~92%;溶质:血浆蛋白:含量最高(约占6.2-7.9%)(约8%~9%)白蛋白(A)球蛋白(G)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I)小分子物质:包括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约占2%)有机物(如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血浆蛋白: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1.组成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白蛋白与大多数球蛋白主要是由肝脏产生,γ‐球蛋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2.功能:①运输功能;②缓冲功能;③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④免疫功能;⑤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三)血量概念:血量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的总量。正常值: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自身体重的7%~8%,分类:循环血量:指在心血管中循环流动的血量,称为循环血量(80%);储存血量:指小部分储存在肝、脾、肺和静脉等处,称为储存血量。血量维持相对稳定对机体有重要意义。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比重和黏滞性:1.比重:血液的比重约1.050~1.060,主要取决于红细胞;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2.血液的黏滞性:血液是黏滞性较大的一种液体,以水的粘滞性为1计算:血液的相对黏滞度约为水的4-5倍(与红细胞数量有关)。血浆的相对黏滞度约为水的1.6~2.4倍(与血浆蛋白含量有关)。(二)血浆渗透压1.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2.分类与组成:0.9%NaCl(三)血浆酸碱度(pH值):正常值:pH为7.35~7.45.它取决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红细胞内也有缓冲物质,如K2HP04/KH2P04、KHb02/HHb0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①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②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一、红细胞(RBC)(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形态: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平均直径约7~8μm,周边较厚,中央较薄。血液的红细胞绝大多数为成熟红细胞,细胞内无核,充以大量血红蛋白(Hb)。数量: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可塑变形性:概念:在血液循环中红细胞通过小于其直径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时,将会发生卷曲变形,过后又恢复原状,此种特性称可塑变形性。影响因素:红细胞膜的弹性、表面积与体积比值、红细胞内的黏度。如衰老的红细胞、球形红细胞、血红蛋白异常等,故可使变形能力降低。2.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悬浮稳定性。3.渗透脆性:概念: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溶血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正常值:正常成人红细胞一般在0.42%的NaCl溶液中开始溶血,在0.35%的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三)红细胞的生理功能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O2和C02,运输O2的功能依靠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而实现的,运输C02除依靠血红蛋白外,还依靠红细胞中含有的丰富的碳酸酐酶。此外,红细胞内含有多种缓冲对,有一定缓冲血液pH的能力。(四)红细胞生成与调节1.红细胞的生成过程:造血干细胞→多系造血祖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2.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1)铁和蛋白质:Hb合成必须原料。①铁: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其中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用Fe3+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正常情况下不会缺乏。临床: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②蛋白质: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2)维生素B12和叶酸:①叶酸:作用:转化为四氢叶酸→参与DNA合成。临床: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②VitB12:作用:参与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增加叶酸在体内的利用率。其中,内因子与VitB12形成内因子-B12复合物:Ⅰ.保护B12不被蛋白酶水解;Ⅱ.促进B12吸收入血;临床:机体缺乏内因子→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红细胞生成及其调节(五)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月120天,红细胞破坏的场所分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