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感知文章内容大意。2.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3.在反复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导入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对预习学案中的个别问题进行解读。3.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4.检查字的读音,和课文诵读情况。三、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1.作者、作品介绍。(1)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人。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撰成的《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2)《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旧传为西汉桑钦所作。经清代学者考证,大概是三国时人所作。原书列举大小河道137条,内容甚略。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读顺,读出情味。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划分句间停顿: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每至/晴初/霜旦故/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四、疏通文字,了解内容。落实常用文言字词,解决疑难字词。1.同音异义词自、绝、其、清、属。2.古今异义词虽、或。3.词类活用。奔、清。五、品读课文,领略美景1.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3.文章按照夏、春冬、秋来写,分别写出三峡什么特点?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研读课文,互相质疑1.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相对应的语句。2.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为什么这样安排?3.课文以渔歌作结,有何用意?(或有何好处)?七、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你会选择在哪个季节去三峡?为什么?请你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作答。2.三峡,一条七百里的水廊如此牵动一个民族的思绪,除了它的美景之外,还有挥之不去的关于三峡的民族记忆。请你写出与三峡有关的人物、故事或诗句。描写三峡的诗句:(1)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2)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6)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八、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大家做一下总结。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或收获呢?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九、达标检测十、作业在书中或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介绍、故事等,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