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罗源11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
上传人:婀娜****aj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罗源11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

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罗源11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二年政治科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许多哲学家在儿时就开始思考哲学问题。据说朱熹小时候刚会说话,父亲指着天教他说“天也”,朱熹反问父亲:“天上有何物?”他父亲觉得十分惊讶。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父亲没有回答,陆九渊为了想通这个问题而废寝忘食。波普尔8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罗素11岁时学习欧氏几何,问他哥哥:甲和乙都等于丙,甲、乙是否相等?他的哥哥回答:“要是你不接受这些公理,那我们就讲不下去了。”罗素长大以后,研究了无数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数学的逻辑基础问题,应该说这跟他从小善于思考有关。1.这些故事生动地说明()A.哲学是关于对世界进行思考的科学学说B.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C.哲学是纯粹的思维科学D.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2.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是()A.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4.有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属于可知论④是形而上学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5..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是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据此回答6.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主义观点是()A.可知论B.运动的观点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D.意识第一性7.从哲学上看,“地形”与“地图”的根本区别在于()A.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C.前者是有规律的,后者是无序的D.前者是社会现象,后者是自然现象8.“地形”来矫正“地图”的哲学依据是()①错误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②物质决定意识③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下列说法中,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一观点类似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B.存在即被感知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D.理生万物10.《列子·天瑞》篇记述:古代杞国有一人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愁得生了一场大病。杞人忧天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B.否认了规律的绝对性C.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D.否认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1.一首电影歌曲:《闪闪的红星》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A.承认了运动的相对性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12.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已神秘地消失了。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大小树木600多棵。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违者罚马一匹”时,古楼兰已病人膏肓,无回天之力了。这则材料告诉我们()A.规律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规律必受惩罚B.事物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和无条件的C.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认识规律就才能够有效地改造规律D.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受人的意志影响13.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短短的一句话里面却包含两个哲学家的名字。这些著名的大学都把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高高举起,是因为()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15.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①阶级和阶级斗争②路线、方针、政策③定律④生产关系⑤法律A.①④B.③C.①③④D.①③⑤16.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并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