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初探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然而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学要求和教学现状存在着极大的矛盾。为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首先都要端正态度,对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一、中学生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意义与现状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正是为了达到这目的。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呈涣散状态,说到那里算那里;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种模式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因此,教好文言文是个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文言文教学(一)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不能一成不变,“不变”是思想的停止和僵化,“变”是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要求,唯有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现在大力倡导创新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都属于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悟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教好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这份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二)情趣导入,激活思维文言文的时代,离我们本身就非常远,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笔者觉得,以有情有趣的导入新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取途径。1、音乐导入。以与文本贴近的音乐,歌曲导入新课。学生在领略了歌曲美的同时自然会将这种美恰当地运用到所学文本中。例如在第一届赛课活动中蒲玮琦老师在执教《三峡》一文时,先播放《长江之歌》学生们在歌声中领略了长江的浩淼与汹涌澎湃的力量后,《三峡》学习时长江那奔腾不息的气势自然就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2、图片导入。以同学们熟悉的并与文本相关的图片作为引子导入新课。因为这些图片是学生熟悉的,看到他们会触动他们储存的有关信息,从而与文本接轨。在执教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时,我们语文组就先编辑了一组有关岳阳楼的图片。在同学们目睹了岳阳楼的雄伟与洞庭湖的浩瀚无垠之后,再读课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便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也确信了“岳阳楼之大观”确有其事。这不仅美化了学生的视听,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可以说是一种成功的方法。3、名人轶事导入。这种方法符合学生求知探密的欲望。在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笔者是这样导入的:时,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三位诗人大家都知道吧,这三人中杜甫的命运最为不幸。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为避战祸,离开关中,过秦州(今天水)、经同谷(今成县)到达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之下,在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茅屋,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了快乐与自足,然而命运再一次戏弄了他,我们来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看看作者是怎样交代自己的不幸的。笔者觉得,这种导入方法不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