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提出:“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学生如果能经常性地阅读文言文,领略我国古博大精深的文化,不断积累,必将提高其语文素养,丰厚其文学底蕴。可由于古今语义的差别,影响了阅读的兴趣,也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效果。因此,克服小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激发阅读的兴趣,感受文言文的美感,是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的主要任务。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一、选择性阅读,克服畏惧心理在课外阅读古文方面,许多同行都有各自的高招,有的一年级就开始背《三字经》或《弟子规》,近年来还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推荐诵读经典,从《大学》《中庸》开始,甚至有的让孩子穿起古代服饰,把道具搬进课堂,来一场复古秀。再翻开语文教材,对文言文的安排,无不是从先秦开始,顺延到明清结束。这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是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这些古文距离我们足足有两千年的历史,让我们的孩子一进学堂,就要穿越遥远的时空隧道,与孔子及更早的先人对话,实在太为难他们了。任何学科的学习,应该都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文言文的阅读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呢。这一学期以来,笔者向学生推荐了部分阅读的篇章,如:明清时期部分文言文。相对先秦、唐宋,明清的文言文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淘洗,语意表达已经逐渐向白话文靠拢,语言障碍小多了,而且多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况且有的文言文,语言精确传神,简约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只要用心地去读几遍,便会不由自主地爱上文言文。例如纪昀的《阅薇草堂笔记》,其文字流畅,每则字数不多,故事有趣,我从中录选几个片段,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有部分同学甚至能把故事情节简要说出来。“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唯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沏,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渺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萤萤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唯鬼神见之耳。……”学生看了此故事也不禁乐了。当然,要以《论语》之类的远古文也未尝不可,但是我要求学生阅读的是从里面挑选出来的形式较为简单、语义相对浅显、经常在现代文学里用典的佳句,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句子在现代文学、生活环境中经常被用做典故,脍炙人口,学生通过不同渠道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再加上老师小学阶段文言文课外阅读初探◇陈铭婉理论探索★理念新探究★74的引导,更容易接受,也乐于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主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其阅读的兴趣,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再次见到文言文时,便不会视为“天外来客”,也不会当成“洪水猛兽”了。带着轻松的心情去学习文言文,其效果可想而知。二、创设运用情境,激发阅读兴趣精彩的文学作品里常常有运用典故的习惯,用典通常会使原本的句子如锦上添花,更为迷人。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之后,笔者常常设计语言情境,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1.课本剧。学过《杨氏之子》之后,再拓展阅读《世说新语》里的《谢太傅篇》与《徐孺子篇》,笔者让学生编排课本剧,除了原文里的动作神态、旁白需要学生创造性的添加外,人物的对话均用原文描述,因为表演的需要,学生要有表情,有语调,对台词的过程,既是对课文另一种形式的朗读,又是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本剧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了。2.赠送格言活动。语文实践课,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论语大练兵》:送一句话给你的同学,劝他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同学不喜欢复习时,可以对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朋友来了,好客的你可以这么欢迎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劝告同学讲信用,可以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我们没有只停留在这样的“纸上谈兵”上,在平时互相交流的时候,常常不失时机地运用古文典故,让学生浸润在古代文学的滋养中,不知不觉吸取古典文化营养的精华。3.创编古文竞赛。有了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