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乡中心小学学生食堂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6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市乡中心小学学生食堂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市乡中心小学学生食堂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某市乡中心小学学生食堂建设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项目名称:市乡中心小学学生食堂建设项目1.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3、项目建设地点:乡中心小学校园西南端1.4、项目业主及法定代表人:1.4.1项目业主:市乡中心小学1.4.2法定代表人:1.5、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建设内容为:学生食堂拟建规模为:建筑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9.5平方米;1.6、项目建设期:6个月1.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7.1项目估算总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84.00万元1.7.2资金筹措该项目资金筹措及来源为国家学校安全工程项目专项资金84.00万元人民币。1.8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8.1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1.8.2《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1.8.3《市“十一五”发展规划》1.8.4州及周边市场行情。1.8.5产品原材料、土建工程原辅材料物价指标执行同类地区物价标准。1.8.6业主提供的项目基础资料。1.9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的范围1.9.1项目建设单位简介1.9.2拟建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9.3市场分析及拟建规模1.9.4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1.9.5工程技术、设备方案及公用工程1.9.6环境保护分析1.9.7节能、安全、卫生及消防方案1.9.8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分析2.项目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2.1项目背景2.1.1上个世纪,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形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乃至学校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越拉越大。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将均衡教育思想作为新《义务教育法》的根本指导思想以走向教育公平的理想境界。教育公平分为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质量公平三个层次,同时相对应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往往由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和保障;第二,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均衡发展还应包括学习条件的均等,即在教学内容、教育经费、教育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的对待;第三,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每个学生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都能获得再教育机会或成功的机会。2.1.2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失衡主要体现在教育区域差别、教育城乡差别以及教育校际差别。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矛盾仍十分突出,表现在教育资源尤其是义务教育资源上,区域差异不仅存在严重的“马太效应”,而且分配仍然很不均衡、很不合理,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横向比较存在显著差距,并有逐步拉大的趋势。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差距,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差距又导致了义务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在现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和程度上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社会公众的合理需求,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加大对国家教育资源分配、城乡分配、区域分配格局的调整力度,把教育资源公平地投放于社会。但是,根据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财政能力,还不具备实现教育均等化的能力。如果把教育均等化当做一种“需求”的话,教育均等化的需求又是多层次的、多类型的。从总体上看,它几乎覆盖教育的各个层面和领域,这种整体反映出来的巨大需求是当前我国经济实力难以全面满足的,或更确切地说,是无法全面满足的。同时,自从教育开始诞生的那天直到现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要实现这种“稀缺资源”的倍增,其所需的外部资源投入又是相当巨大的,而外部资源也处于“相对稀缺”。那么,在这种资源双重稀缺的情况下,实现教育由一种“稀缺资源”向“充裕资源”的伟大转变,真正达到按需分配,仍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所需的时间甚至可以说是当前无法预计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政策的指导来向教育均等化方向发展,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由于教育条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对教育质量可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而义务教育质量的均衡化离不开教育条件的均衡化。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校际间发展不均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全国中小学建设标准。而要想尽快缩小这种校际间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从构建全国统一的中小学建设标准入手。2.1.3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2006年我国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该机制要求从2006年起,两年内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