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关怀与悲伤抚慰.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命关怀与悲伤抚慰.ppt

生命关怀与悲伤抚慰.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放栓二、進壙三、立墓碑四、祀后土、祭墓五、呼龍六、撒五穀七、旋墓2024/9/152024/9/152024/9/152024/9/152024/9/152024/9/152024/9/151.巡山2.完墳3.作百日4.作對年、做三年5.培新墓、開墓頭6.撿金7.吉葬當喪禮結束後的第二、三天或第七天,死者的家屬穿著喪服到墳地察看有無異狀,以前流行金飾陪葬,主要是巡視預防被盜,巡山時要準備供品祭拜后土和亡者的墳塚,稱為「巡山」或「巡灰」。目前已不流行陪葬金飾,且政府推行公墓公園化,有管理員負責管理,已無巡山的必要。墳墓建造完妥,孝眷要擇一吉日,至墓前舉行「完墳」儀式,備辦牲禮酬祭后土,同時準備各式飯菜祭拜亡者。原本豎立於墳墓前後,提供固定「分金線」之用的竹竿,在此時則要請地理師予以拔除,以表墳墓已竣成謝土。現今墳墓之建造多採用半成品之建材,所以工程進度較昔日快速,往往在亡者安葬之時,墳墓早已完工,因此部分地區改將巡山、完墳一併辦理,以求省事。按照傳統習俗,在亡者去世後的一百天,孝眷須再行祭祀儀式,此謂之「做百日」。目前台灣各地做百日的計算法則頗為參差,有的未滿一百天,有的則超過一百天,各地禮俗大致有以下數種算法:有些地區百日的算法會依照家中兒子的人數有幾位加上長孫,由百日的日數增加或減去來確定百日的日子。也有依往生者的年紀前一天做百日者,例如往生者90歲則以第89天為百日。有些地區的習俗則稱做百日的天數,不可以超過逝者的歲數,例如往生者享壽93歲則以第93天該日作百日。故百日之正確時日仍需依各地不同的風俗民情由之。台灣民間慣於亡者過世滿一年後舉行「做對年」的儀式,其祭祀日期為亡者卒後翌年的忌日。傳統習俗中亡者過世後還需行「做三年」的祭儀,「做三年」的日期並不固定,其算法大致可分為閩、客兩籍,閩籍多採「兩節夾一年」或「兩年夾一節」的方式,客籍則慣於期滿三十六個月後始做三年。目前習俗為節省時間,大都於作對年後,看一吉日即做三年。做三年時最重要地儀式為「合爐」,係將亡者的神主燒化,且書寫亡者姓名入祖先牌位中,然後孝眷取靈桌香爐中一小撮香灰加入公媽爐內,以表亡者日後將與歷代祖先合祀,同時象徵亡者已由靈魂轉化為家神。按傳統習俗,新墳在完墳後必須連續三年行「培墓」儀式,培墓與一般掃墓的最大異處,在於培墓要備辦牲禮、菜碗,較清明節的掃墓更為隆重。新墳培墓時間有其定制,亡者過世後第一年於清明節前擇一吉日舉行,俗稱「開墓頭」,第二年改於清明節當天,第三年則在清明節後擇一吉日前往。在連續三年培墓後,第四年起即可採普通的掃墓形式,一年一次為先人整理墓園,同時家中老幼齊集上香祀祭,展現我國固有「慎終追遠」的孝思美德。又稱「撿骨」、「洗骨」,意指先人安葬若干年後,由子孫延聘撿骨師傅掘開墳墓,撿拾遺骨並裝入「金斗甕」中,再重新安葬或遷葬他處的儀式。目前台灣的撿骨程序為:擇選吉日破土開棺,隨後由撿骨師傅將亡者骨骸逐一撿起,並用米酒清洗乾淨,迨曝曬除濕後再以沾有硃砂的毛筆為骨骰「點紅」,以示亡者筋路通暢。接著撿骨師傅用紅綢布、柳枝為亡者骨骸進行「綁骨」工作,同時將頭骨中的牙齒拔除,藉此防止亡者「呷子孫」(意指意指刑剋子孫)。民間認為屍葬為凶葬,葬的是一身的臭皮囊。而骨葬為吉葬,葬的是金斗,故有洗骨改葬的習俗。骨骸裝入金斗之順序由下而上,採蹲坐之屈肢式,先放入腳掌骨頭,腿骨盤坐,然後放入上半身,雙手及手掌,雙手放膝上,再放上頭骨,若坐不穩則用木炭支架固定,木炭除可穩定骨骸之外,還可防潮避濕氣。凶葬墓為橢圓形,吉葬墓則為圓形,興建過程為:破土、立碑、進金、完墳謝土。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當中,喪葬儀式的出現,代表著人類宗教信仰與人文精神的成長與萌發,經由喪葬儀式的內容與表現,所表達的意義是人類對生命的信仰與期待。親人的死亡對一個家庭是非常大的衝擊,而喪家對待死者的情緒表現也可說是十分的複雜,一方面是失去親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又懼怕死亡所帶來的一些靈異訊息,希望親人能一路好走,以免在世親人的正常生活過份的受到干擾,所以喪家家屬的情緒就在悲傷中滲雜懼怕的成分。2024/9/152024/9/152024/9/152024/9/152024/9/152024/9/152024/9/152024/9/152024/9/152024/9/152024/9/152024/9/15報告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