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指导.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指导.doc

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指导.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指导一、期末复习依据本课程的期末复习依据是文字教材,我们的教材总体上符合新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是在个别地方没有及时依据新的法律法规的修改,但不影响教材的可用性。新的法律法规在教材中没有体现的,我们在考核中不会涉及到。所以我们考试的时候考核大家的主要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所以现在这本文字主教材仍然是我们的考试依据。这样我们会发现,其实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不会涉及到。期末复习指导小册子,由中央电大杂志社出版发行的期末复习指导小册子。那里包括一些考试的范围、试题,如果大家有时间做一下试题这对我们的期末考试会有所帮助。除此之外,这次教学活动的内容也是我们复习的主要依据。在第三部分我会讲一下考核的范围。除此之外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理解、加深我们所学的知识,期末复习的时候不做为主要的复习依据。二、期末考试题型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期末考试的题型分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客观性试题包括填空题和选择题(单选题和多选题),主观性试题包括名词解释、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题型的性质不一样,所以答题的要求也不相同。下面我介绍一下民事诉讼法学答题的要求:1、填空题要求回答精确,不能有丝毫任意性,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会得分。此题要求甚高,所以它给出的问题往往是民事诉讼法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例如: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或者依法受自己保护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发生争议,以____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此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自己”。2、单项选择题是考查考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单选择题每道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本题所给出的问题往往是民事诉讼法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程序问题。例如: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实行()。给出四个备选答案,分别是:A一审终审制B二审终审制C一审上诉制D二审上诉制。正确的答案应该是A。3、多项选择题,每道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两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全部正确的选出来才能得分,必须是两个以上。按评分标准的规定,错选、多选、少选都不得分。因此多项选择题难度较大。本题所给出的问题往往是民事诉讼立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例如: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给出四个备选答案,分别是:A被告住所地B原告住所地C合同履行地D合同签定地。正确的答案应该是AC。如果选择ABC、ACD或BC、AB均不得分。4、名词解释题属于主观性试题。要求学生回答所给出的名词在民事诉讼法意义上的含义,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本题所考的都是民事诉讼法中基本的名词概念。如果给出一个名词“举证责任”要求解释,就要回答民事诉讼法中的“举证责任”是什么。举证责任即诉讼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提出证据予以证明的以及证明不了时需要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5、问答题也属于主观性试题。这类题是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运用能力。要求学生不仅回答是什么,而且对问题要加以适当说明。回答到什么程度合适主要根据试题的要求来确定。本题所考的都是民事诉讼法中基本的理论和立法问题。例如简述反诉的条件,而不是试述反诉的条件。只要答出反诉的五个条件即可,不必对每一个条件再展开阐释。如果试述反诉的条件,不仅要答出五个条件,还要对反诉的每一个条件展开说明。6、案例分析题是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要答好案例分析题不仅要求准确地了解民事诉讼法理论、立法内容,还要将理论和立法结合本案例实际回答出来。这道题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核,学完民事诉讼法学之后,全面考查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总体掌握程度。考查的是民事诉讼法中最基本的一些理论、立法,结合理论、立法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例如给出这样一个案例:当事人甲于1994年4月16日接到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甲对此判决结果不服,于1994年5月2日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已经超出上诉期限,不予受理。请问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首先,要回答法院的做法正确与否,回答是:法院的做法不正确。其次,说出理由,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75条关于期间计算方法的规定,如果期间届满的最后一天是节假日,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第三,结合本案例,给出正确的做法,即当事人在1994年4月16日接到一审法院判决书,其上诉期间届满的最后一天是5月1日,这一天正好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家规定放假一天,就应以5月2日为期间届满日期。从这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