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拣麦穗》教案七上《拣麦穗》精品教案(北师大版七上)一、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整体把握文章脉络,体味作者对农村妇女命运的感伤,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体会文中作者蕴涵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3.理解并学习细节描写,理解象征手法。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审美赏析能力。(教学难点)二、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三、课前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图象资料等;让学生预习并解决字词。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思路: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深入探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配乐投影】乡村麦田、金色的麦浪、拾穗的身影等画面。(肖邦钢琴曲《月光》)舒缓、恬淡、忧伤的气氛。师:这样的画面里,曾经有一个姑娘,同学们猜猜她在一片金色的麦穗中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拣麦穗》去找找这个小姑娘的身影。(二)学生朗读,初步感知(三)作者简介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其中《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四)检查预习--字词积累(1)字音:拣麦穗(suì)磕(kē)碰戏谑(xuè)害臊(sào)山坳(ào)蹒跚(pánshān)(2)词义:戏谑:开玩笑;步履:步行,步伐;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艰难的样子。约莫:推测,估计。企望:期盼,盼望。死乞白赖:纠缠个没完。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五)整体感悟,梳理结构1.首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四个同学一组)思考讨论:课文已自然地分成三个部分,复述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第一部分:直接入题,叙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幻梦以及幻梦破灭,姑娘们拣麦穗或姑娘们的梦想;第二部分:回忆“我”童年拣麦穗的幻梦以及得到温爱,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或我的梦;第三部分:卖灶糖老人的离去,“我”渴望爱的幻想破灭,卖灶糖的老汉去了或梦幻的破灭2.结合文章标题思考:谁拣麦穗?在拣麦穗时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明确:“我”:和姑娘们;我:嫁卖灶糖老汉姑娘们:换取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梦想破灭;我:寄托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姑娘们:麻木、顺受.(六)鉴赏品读(一)、精读第一部分.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1.课文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引导:为故事提供了一个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讲解:前者是一个广阔的大背景,在这个表面美好,实则灰暗的背景下,作者不仅巧妙地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叹了人生美好事物的易逝--连自己都不自觉地就放弃了,就像那些农村姑娘一样。这也是全文的情感基调(令人伤心、惆怅)。而后者表现的是一个具体的“个案”,表达的是一个天真烂漫幼女纯真的爱心。对比描述两种美梦的破灭,我们不难发现,两种美梦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反差。总领全文,并贯穿全文,为下文写“我”儿时幼稚,纯真的梦作铺垫。(二)、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独白,“我”,二姨,老汉各一位同学).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1.我是怎样的女孩?明确:天真烂漫,幼稚纯真,天真无邪。2.怎样理解“我”的梦想--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明确:正因为“我”天真烂漫,幼稚纯真,才会有那样天真的想法。“我”的梦想和一般的农村姑娘的梦想不同,更让人同情,“我”也因此得到老汉的爱护。3.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这位老汉是一个十分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