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方经济学》案例精选西方经济学》案例精选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案例分析: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所谓命令经济是指这样一各制度,其资源的分配由政府来决定,命令个人和企业按照国家经济计划行事.亚当斯密把市场机制比喻为"看不见的手".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当每个人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标时,他好像被子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最好的公共福利.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导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和其他机构根本不需要干预社会资源的配置,"看不见的手"就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政府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微观经济学,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高?二是促进公平.在提高效率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有必要利用法律手段维持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二是解决外部性问题,如污染,政府可通过环境保护来增加经济福利;三是提供公共物品,如国防及法治,支持纯科学和公众健康等.在促进公平方面,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再分配政策来缩小收入差距,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再分配政策包括:一是累进税制,即收入越高,税率也越高;二是转移支付制度,如失业保险制度,对低收入阶层给予消费补贴,如提供食品券,经济适用房等等.案例来源:根据经济学阶梯教室:《价格到底谁说了算》,2003年8月11日编写.案例2:主机与附件的不同弹性1987年,福建省某机械厂进口一套设备.据调查,当时有6个国家能够生产这种设备,价格在800~1,200万美元.该厂首先找日本一家企业谈判,开价800万,争取1,000万成交.岂知,第一次谈判,日商就满口答应,并表示可以立即签订合同.厂长心里直打鼓:"日本人这么好说话?其中必定有'鬼'!"但想来想去,货真价实,无可挑剔,便拍板敲定.设备到货使用一年以后,许多易损零部件需要更换,厂长便请日商按合同供货.日商表示可以,但价格提高一倍(合同并未规定日后供应零部件价格).厂长心想这是"敲竹杠",便设法向其他生产同类设备的国家购买,但由于不配套,最后被迫以高价向日商购买这些专用零部件.几年下来,这比当初花1,200万买还贵.厂长气愤地骂道:"日本人就是'鬼'!"最近,这位厂长有机会学到需求价格弹性,方才恍然大悟: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成套设备的主机极富弹性,而专用零配件几乎完全无弹性.因此,日商的销售策略是先在主机上让价,把你套住以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