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之古代文化常识(精华版).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3.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之古代文化常识(精华版).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之古代文化常识(精华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岳云中学语文精品课件古代文化常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于建设新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文化第一节天文地理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二十八星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8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古诗与星宿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地理并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禹贡九州图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关西:函谷关以西。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明确: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明确: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明确: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明确: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第二节纪年纪时自古至今,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中国古代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有生活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干支纪年法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等,企图借不断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古人纪月古人纪日古人纪时天色纪时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更定:“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张岱《湖心亭看雪》)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兰亭集序》)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