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混合运算》《混合运算》(精选16篇)《混合运算》篇1教学内容:课本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教学过程:一、复习。今天我们学习比较复杂一些的三步式题的计算。下面先来复习一下过去学过的。1.150-42×2÷14(240+120)÷(140-20)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订正时问:(1)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一步?为什么?(教师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乘、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口算。5×(150-90)÷20600-8×5×10130+120×4÷520+800÷4-60二、新课。1.教学例1。教师板书:100-(32+540÷18)问:(1)这道题中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2)小括号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师用彩色粉笔在540÷18的下面画一横线。然后学生逐步脱式计算。)说明:像这样带有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除,接着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笔画上虚线框,并说明,以后计算熟练了,小括号可以一次脱去,虚线框中的一步省略三、巩固练习。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问:“第1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第2题呢?”让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集体订正。2.练习一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混合运算》篇2说课稿马学锋一、说教材这节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这部分三步式题是在学生学过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三步式题以及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基础上教学的。例1着重说明乘除法连在一起的120÷5×3要先算,这与已学过的18÷3×4乘除两步混合式题一样,仍然是从左到右进行。在第三册学过了带有一个小括号的两步式题。这里在一个算式里出现两个小括号,要仿照第四册学过的乘加(减)乘的运算顺序,脱括号要同时进行。二、说教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重点要放在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三、说学法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说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三步式题。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回忆学习了哪些,说出他们的运算顺序。2、课件出示::8+2×79×3+2×350-30+2418÷3-4(440-280)×30120÷5×3(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订正120÷5×3后,教师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看谁能以前学过的知识,学得又对又快。然后,出示课件在120÷5×3前面添上“74+”。并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提问:这道题里有手括号吗?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可让学生适当讨论,教师说明并用课件出示运算的步骤,带领学生一步步进行计算。师把“÷5×3”改成“×5÷3”问学生该怎样计算。2、教学例2。课件出示560-280÷70-30,让学生说出计算顺序后,再课件演示为:(560-280)÷(70-30)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师问: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呢?应先算什么?让学生自己解答,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订正。3、练习:课件出示:(440-280)×(300-260)把例题改为练习题来做。4、引导学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式子里应先算什么?如果乘除连在一起应先算什么?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什么?如果有两个括号应先算什么?(四)、巩固反馈,深化练习1、我会说!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65-6×4÷238+56÷7×32、我会做!课件出示:(59+21)×(96÷8)(220-100)÷(15×2)3、我能行!课件出示:在下面的算式中,适当地加上括号,使等式成立.(1)12×6+8÷4=20(2)12×6+8÷4=42(3)12×6+8÷4=964、我会改!课件出示:判断.(准备“√”“×”)(1)48+20÷4×5(2)320-15×4+40=48+20÷20=320-60+40=48+1=320-100=49=220()()(五)、小结、作业练习二十一的1-5题。五、说板书设计通过简单的板书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的看到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又对学生知识的系统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混合运算》篇3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边的,正确计算两步式题。(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提高计算能力。(三)通过教学,不断地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