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议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doc

浅议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收稿日期:2007-09-25作者简介:汪全玉(1981-),女,湖北孝感人,本科,助教。浅议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汪全玉(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外国语学院,浙江东阳322100)摘要:高职语文教学应突出实践性。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高职语文实践性与知识性的结合有着相当大的难度,但也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所必须的。结合我院《高职语文》教学实际,我们对实践性教学活动进行概括性的探讨。关键词: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PreliminaryDiscussiononThePracticalTeachingActivitiesofHigherVocationalChineseWangQuanyu(Economy,TradeandForeignLanguagesSchool,GuangshaCollegeofAppliedConstructionTechnology,Dongyang322100,Zhejiang)Abstract:HighervocationalChineseteachingshouldhighlightpracticality.Asabasisofscience,Thecombinationbetweenpracticalityandintellectualityisquitedifficult,butit’snecessarytotransformabilitytoknowledge.Combiningtheteachingpracticeof“HigherVocationalChinese”inGuangshaCollegeofAppliedConstructionTechnology,weexplorethepracticalteachingactivities.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hinese;practicality;teaching2005年,我院开始编写《高职语文》教材,由院长许华春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下半年,所有新生班级开始使用。教材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学生实际需要为立足点,以文字与书法、语言与交际、课文解读及实用写作等“四大模块”为主体,以培养文字书写、口语交际、文章赏析及实用写作等“四大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核心,以“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人文讲座”为基本模式,打破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界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突出实践性,注重技能实训与能力培养,构建与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相一致的教学新体系,实行全新的模块化教学。应该说,四大模块与实践性教学活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实践性教学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在发生变化,对现实劳动力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用人单位不再仅看一张文凭,而看其是否具有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因此,培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意义重大。1明确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本质实际上,高职语文同其它大学语文一样,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学习,从生活中,从与人交往中,从一切自身的语言和言语活动中,乃至从丰富的文化现象中,都可以学得。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突破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课本和课堂的限制,锤炼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可包含如下构想:从内容上讲,要扩大教学的内涵,把教学扩大到所有与学生语言和言语有关的2活动中去,扩大到与学生文化生活有关的活动中去,增大高职语文教学的学习量和活动量。从形式上讲,就是要保证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始终突出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他们学习高职语文的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手段。1.1实践性体现为一种参与性高职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参与。没有心灵的参与,没有已有知识结构的参与,没有智慧与情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高职语文学习。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后一无所获,其基本的原因,就是学生的情感与智慧处于缺席的状态。即使我们让学生死记硬背了一些东西,如果没有学生的意义世界来支撑,这种死记硬背的东西,不要多长时间,就会遗忘的。德国著名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教育就是唤醒。”高职语文教学的“唤醒”,就在于让学生参与到文本的阅读中来,从中唤醒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灵性受到启迪了,就可以和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这里,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有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有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可引起一种强烈的共鸣,使学生以寻找精神家园的姿态走进文本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灵性为之开窍,往往可以获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