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基础篇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15 大小:10.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儿推拿基础篇培训课件.ppt

小儿推拿基础篇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儿推拿基础篇9/13/20249/13/20249/13/20249/13/20249/13/20249/13/20249/13/20249/13/2024第二章小儿推拿学基本知识9/13/2024【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约40周。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婴儿期——从出生后第28天到一周岁。幼儿期——从一周岁到三周岁。幼童期——从三周岁到七周岁。(学龄前期)儿童期——从七周岁到14周岁。(学龄期)【小儿生长发育】【小儿生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9/13/2024【小儿辨证论治特点】望诊主要内容:望神色察舌象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注意:新生儿舌红无苔,哺乳期婴儿乳白苔均属正常。进食药物或某些食物会影响舌苔。黑:橄榄、乌梅、铁剂青:青黛白:牛奶、豆浆黄:橘子、蛋黄察大便胎粪:出生3-4天内,粘稠糊状,褐色,无臭气,2-3次/日纯母乳喂养: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3次左右/日动物乳品喂养:淡黄色,较干硬,有臭气,1-2次/日大便燥结:实热、阴虚内热大便稀薄+白色凝块:乳食内伤大便赤白粘冻:痢疾大便成果酱色+阵发性哭闹:肠套结大便灰白不黄:胆道阻滞察指纹★①一般用于三岁以下②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按指节分为三关:近掌侧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③中医上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现代医学认为是浅表静脉。④检查方法: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⑤临床意义:三关测轻重——位置。红紫辩寒热——颜色。浮沉分表里——深浅。淡滞定虚实——颜色。32333435小儿推拿适应症小儿推拿禁忌症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小儿推拿常用介质【小儿推拿适应症】④内科杂病:呕吐、腹泻、疳积、遗尿等;⑤骨伤科病症:桡骨小头半脱位、肌性斜颈、臀肌挛缩、小儿麻痹症等;⑥预防保健⑦传统小儿推拿主要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年龄越小疗效越好。7岁以上的儿童配合脏腑点穴位法或成人推拿手法进行治疗。⑧无创伤医学,自然疗法。小儿推拿特点小儿推拿不是推拿诊治方法在小儿疾病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在理论、手法、穴位上都有不同于推拿在其他临床各科中应用的特色9/13/20249/13/20249/13/20249/13/2024第三章小儿推拿学常用手法2、要求:①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②轻快、柔和、平稳、着实3、补泻: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4、频率: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推拿三字经》说:“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说明推拿的时间和速度,应依据病情、年龄酌情增减,灵活掌握。5、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6、顺序: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可选推左手或右手,一般选一侧即可7、处方:手法+穴位+时间(操作次数)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9/13/20249/13/2024推拿手法分类:9/13/2024垂直方向↓逐渐用力↓按而留之↓逐渐放松在体表做环行而有节奏的抚摩,不带动皮下组织用指甲垂直方向用力,多用于急救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中指揉法多用(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①直推法:用拇指的桡侧缘或食指、中指的指面做直线的单方向的运动。除单手操作外,有时用双手交替进行;速度易快,200—300次/分。要求轻快连续,一拂而过,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②旋推法——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在某一穴位上做旋转推摩。③分推法——分法,用双手拇指指端或罗纹面从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可以是直线的,也可是曲线的。⑤运推法——运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一点向另一点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方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最轻)双手掌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上下往返移动。用力对称,快搓忙移。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相对用力捏住↓逐渐内收提起↓持续不断揉捏捏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64①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对称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南方多用,又称“翻皮肤”)。②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对称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北方多)。66捏脊部位尾骶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腰俞当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脊中央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中枢穴下藏九椎之下筋缩取,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一椎之上大椎穴,上至发际哑门行此自夹脊开寸半,第一大杼二风门第三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椎下至膈七肝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