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也谈新课改下提高小学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方法市实验小学蒋腊香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它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教学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使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使教学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再去指导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社会性发展。依据这一特点,《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下面笔者试图就自己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身边实例教学法:引用实例具有本土特色,应尽量讲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引用的实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通过这些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使学生受到教育。例如我在讲教科版《大自然无情人有情时》就把学校5.12大地震师生主动捐款录像场面在课堂上放一遍,收到很好的效果。榜样分析法。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为榜样,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榜样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榜样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榜样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榜样,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榜样,也就是说要注意榜样选择的针对性和典型性。学习榜样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如《在一根细绳面前》讲的是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任弼时守纪律的故事,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角色表演法。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化教材内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多进行活动并且每一次活动都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题,时时注意做到精益求精。思想品德课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比如在讲授教科版小学思想品德课四年级第四单元《公共生活讲道德》“我们是邻居”一文时,可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好邻居》。这样既使课上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在采用角色表演法时要注意在课前进行小品表演的排练,准备好必要的小道具、小布景和音乐伴奏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以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性。社会实践法。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我们组织组织学生到道路上去执勤,通过大量的事实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进行社会实践时,应当注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事先作好准备,拟定实践的目的、内容、步骤,才能保证社会实践的成功,避免负面影响。创设情境法。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品德。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实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配备的主题图都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也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比如我在教《风靡海外的中国制造》一课时,我以唯美广告切入,《全球播放中国商品广告》、《海尔冰箱》广告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同时我通过精美的课件《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情况》、《行销海外的中国品牌》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出口情况,感受“中国制造”的巨大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设计情景新颖,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收到了情理交融之效。现场调查法: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调查活动中,指导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在组内、班内相互交流。学生在参与社会调查,交流自己的采访手记时学习兴趣大大增强。比如教《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对校周边的超市和小店的文具等商品价格进行调查比较,得出商店同样商品为什么价格不一,学生议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兴趣很浓。教学方法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的素质。教学方法的价值体现在能使师生用最少的时间、空间、物质与精力的投入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的:“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