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激发小学生品德课学习兴趣摘要:品德教学中“如何呈现生活化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成为广大品德教师探索的主题。生活化的课堂,指教学立足于儿童生活,以他们的生活为基础,通过唤醒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体验多彩的生活过程等多种方式,让课程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学习兴趣。关键词:品德教学激发兴趣生活化生活经验情境体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教育源于生活,因为生活的存在,才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品德教育素材,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世界中相关的教育主题与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大有裨益。因此,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增强学习兴趣,有效地让课堂回归儿童生活,是新课程比较关注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一、唤醒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的过程中,唤醒经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我从哪里来》这一主题时,我预先安排学生在家和家人一起看照片、说照片,为家人做事情,亲子游戏等多种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回忆和家人一起游玩、过生日、做家务等情景,以此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最后在爱心卡上写下自己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这种天伦之乐,是他们心中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回忆交流,孩子们重温亲情的快乐与感动,感受生活化课堂的趣味,激发了学习兴趣。这不仅是一种道德生活的体验,更是一种亲情和人格的养成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识。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习兴趣品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联系儿童生活的实际,才能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设计《我的成长历程》活动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开放式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取。让孩子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的情况,找找自己成长中的变化;听怀孕的妈妈谈十月怀胎的感受,并在人人做游戏中获得体验;采访现场的爸爸妈妈,说说自己成长中难忘的事,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辛劳。通过与小伙伴、老师、家长、周围人的平等对话,孩子们学会合作交流,认识在亲身体验中得到了感悟,情感在相互碰撞中得到了升华。我不失时机地抓住孩子情感的火花,让他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表达心声,通过打热线电话传递孩子与父母间的真情,使孩子们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赞可夫说过:“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归到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如何激发小学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