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部编教材教学设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6部编教材教学设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pdf

2016部编教材教学设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识记与理解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汉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等基本史实。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和知识迁移等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骄傲;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开放改革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难点:丝稠之路的开通和重要意义。【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他们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许多罗马的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他当时为什么要到西域去?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14课的内容。【内容探究】一、张骞通西域1.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教师可在课本《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上给学生指出古代西域的范围。(让学生对古代西域的概念有大致的了解。)2.教师讲解:西汉初的西域小国大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例如原本居住在今甘肃敦煌一带的大月氏部落,遭受匈奴的攻击后被迫西迁,对匈奴恨之入骨。匈奴还不时南下进行掠夺,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不断地强盛起来了,汉武帝一直筹划着要反击匈奴。汉朝从匈奴降人的口供中获悉大月氏痛恨匈奴人的情况,立即想到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方法。因此,汉武帝发布了一张招募使者出使西域的招贤令。大家猜想一下:“招贤令”发布后,最终选中的使者是谁?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3.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大概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3、64页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张骞共几次出使西域?(两次。)这两次出使的情况怎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本第63、64页,找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意义。4.教师待学生看完课本后,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讨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和意义,讨论结束后完成下列简表。第一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发展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各国想与汉朝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意义交往的愿望来5.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地带图片,并提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艰难险阻: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等;品质: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志存高远、百折不挠、忠于祖国……)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教师过渡]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族与西域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条“丝绸之路”成了沟通中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那么,这条“丝绸之路”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它的形成对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什么作用?这都是我们在下面将要讨论的问题。二、丝绸之路1.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丝绸之路线路图》,并问:为什么把这条商路叫丝绸之路呢?(因为在这条商路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除了丝绸,中国输出的还有哪些东西?西域和西方又把什么输入了中国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丝绸之路的内容,并思考这两个问题。2.学生阅读课本后可找一个同学回答:除了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域和西方的还有汉朝的瓷器、养蚕、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而西域和西方也向中国输入了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等植物,当然还有宗教。教师可用图示法归纳总结如下:3.教师再次展示并指导学生看课本的《丝绸之路线路图》,并画出丝绸之路简示图: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4.教师讲解: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5.教师引导: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还有一条更重要的线路。6.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图片,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材回答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行程。(东南沿海——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