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舟山市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现就实施安全生产行政问责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实施细则:一、安全生产责任和行政问责1、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单位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各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及市以下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本规定所称的责任人是指上述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2、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安全生产行政问责是指安全生产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对所管辖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由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影响、贻误安全生产工作,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混乱或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后果的行为,市和县(区)政府及安全生产委员会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行政问责的措施,即实行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的责任追究制度。一票否决或黄牌警告的有效期均为一年,从作出决定之日起计算。3、行政问责的结果。被一票否决的单位,一票否决有效期内取消评选各类表彰奖励的资格,所在县(区)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分别向市委、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被一票否决的个人,一票否决有效期内取消评选各类表彰奖励、授予各类称号和晋职的资格,因一票否决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按规定不得晋级,因一票否决的县(区)、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一年内不得提拔。1、一票否决和黄牌警告制度的权??实施。(1)县(区)人民政府、市级部门及市管责任单位(包括实行垂直管理的单位)及其责任人的一票否决,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初步意见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核,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黄牌警告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意见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审定后执行;(2)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区)部门及县(区)管责任单位(包括实行垂直管理的单位)及其责任人的一票否决,由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初步意见报县(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核,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黄牌警告由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意见报县(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审定后执行。2、对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予以一票否决的情形。(1)年度内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不合格的;(2)县(区)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内,市级部门所属系统(行业)发生一次重大以上,或县(区)在2个月内连续发生3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负有监管责任的,或者对上级督办的事故隐患整改不力,或者非法生产导致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3)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内,县(区)部门所属系统(行业)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并负有监管责任的,或者对上级部门督办的事故隐患整改不力,或者非法生产导致发生一般安全责任事故的;(4)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发生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一般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其中年产值十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一年内死亡二人或重伤六人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5)一年内被黄牌警告两次以上的;(6)发生死亡一人以上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隐瞒不报的;(7)在工作中,对安全生产重大问题不及时协调解决,导致发生生产安全??故或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8)市人民政府认为其它需要予以一票否决的情形。发生一次死亡十人以上事故或在二个月内连续发生三起以上较大事故的,所在县(区)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分别向市委、市政府做出书面检查。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国有、国有控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按规定扣减5%的工资总额。3、对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予以黄牌警告的情形。(1)县(区)人民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内、市级部门所属系统(行业)年度内发生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次数超过控制指标并负有监管责任的;或者对上级部门督办的事故隐患整改不力,或者非法生产导致发生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2)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内、县(区)部门所属系统(行业)年度内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超过控制指标的;(3)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连续三次以上发生重伤事故的;(4)事故发生后瞒报、谎报或者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或者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5)一年内被通报批评两次以上的;(6)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力,被市级以上媒体曝光,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7)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认为其他需要予以黄牌警告的。三、安全生产行政问责程序1、行政问责程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执行否决和警告权时,应制作《一票否决决定书》或《黄牌警告决定书》(以下简称《决定书》),并在决定形成之日起十日内将《决定书》送交被否决或被警告的单位、个人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或任免机关。2、行政问责公开方式及处理期限。实施行政问责时可以选择内部通报,或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