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92****sc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K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湖南省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湖南省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世纪中期,英国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对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A.印度的民族觉醒B.印度的民族大起义C.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D.印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答案:B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19世纪中期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并强调这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判断出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直接导致的后果。选项A,印度的民族觉醒是印度人民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的逐渐觉醒,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因为英国的掠夺,故选项A与材料内容不符。选项B,根据材料“英国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对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知,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引发了印度人民的反抗,导致了印度民族大起义,故选项B与材料内容相符。选项C,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在18世纪中期,英国就已经开始了对印度的殖民活动,并逐步确立了其在印度次大陆的统治地位,因此选项C与材料内容不符。选项D,印度在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并未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因为半殖民地通常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印度在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并未保留自己独立的政府,因此选项D与材料内容不符。2、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这一主张()A.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C.迅速得以实施D.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及其影响。选项A,太平天国运动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技术和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而《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故A项正确。选项B,《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故B项错误。选项C,《资政新篇》因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实行,故C项错误。选项D,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故D项错误。3、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们将美国国父华盛顿的肖像挂上了天安门的城楼,以此表示其革命宗旨。这反映了他们()A.崇尚美国式的民主共和B.借鉴美国的政治制度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D.肯定华盛顿的历史功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缔造者的政治理念。选项A,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们将美国国父华盛顿的肖像挂上了天安门的城楼,以此表示其革命宗旨”可知,中华民国缔造者们以华盛顿肖像象征革命宗旨,这明显是对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向往和模仿,故A项正确。选项B,借鉴美国的政治制度只是中华民国缔造者们政治理念的一个方面,材料强调的是他们模仿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故B项错误。选项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只是辛亥革命的目标之一,与材料“以此表示其革命宗旨”不符,故C项错误。选项D,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缔造者们对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模仿,而非单纯对华盛顿个人功绩的肯定,故D项错误。4、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提倡“礼义廉耻”的生活规范,并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运动旨在A.彻底改造国民素质B.抵制外来思想传播C.应对日本侵华威胁D.复兴儒家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日本侵略的严重威胁,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提倡“礼义廉耻”的生活规范,旨在通过改造国民生活,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应对日本侵华威胁,故选C项;国民素质难以通过一次运动彻底改造,A项错误;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因为当时外来思想传播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新生活运动”也借鉴了西方的思想,排除B项;复兴儒家传统文化只是“新生活运动”的表象,其根本目的是应对日本的侵略,D项错误。5、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时,大将石守信等人问:“即命臣等解兵权,臣等归家无事可做,何以度日?”太祖回答说:“尔辈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朕且与尔共保富贵,以遗子孙。”这一记载反映了宋朝A.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B.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C.官员生活奢靡腐化D.武将受到严格限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杯酒释兵权”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体现,而材料后半部分宋太祖的回答则是从生活角度劝解武将放弃军权,这进一步体现了宋朝对武将的防范和抑制,同时也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故选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宋朝对武将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