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范文合集六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4.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学重难点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是教学的`重点;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教师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创设情境,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2、学生看了这些画面,谈谈自己有什么感受?3、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情景。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样一个故事。板书课题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4.由题质疑,激发感情。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小结梳理:“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播放动画课件《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学生听读课文,然后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⑴抽读生字词语,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⑵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篇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课前准备:1、放《让世界充满爱》歌曲。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幸福生活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看一组战争图片。教师述说:同学们,虽然我们的生活都非常安定,但是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更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面对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2、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先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3、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交流出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齐读你有什么问题?(他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为什么还发出这样的呼吁?)3、揭题,齐读。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2、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请试着划出有关句子。3、同桌互相检查字词,交流问题。三、讲读课文1、交流:雷利为什么会发出呼吁?情况一:因为作者的父亲牺牲了,所以会发出呼吁。追问:为什么去世的?说明什么?你能找到有关句子吗?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情况二:和平之花并没有永驻人间。找到句子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读出你的心情。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不太平的事例吗?(雷利的父亲因维和而牺牲了)2、体会雷利失父之痛在这个事例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划出有关句子读读体会体会)交流:A两年多来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是什么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再读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B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1)配音乐,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2)想像:你能听到他爸爸在呼唤什么吗?